垂死病床惊坐起图-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是啥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垂死病床惊坐起图-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是啥

垂死病床惊坐起图-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是啥

本文头图:皮翁博《美少年阿多尼斯之死》。左侧是死去的战神,右侧是活着的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有时死亡并非是一种恐怖,生与死,都可以有美的意味。

如果你爱有情趣的艺术干货,

art张小玉便是你的菜,欢迎订阅。

张小玉新书《名画中的彩蛋》,

11月上市。

——————————————

上期有兴趣可戳:

在西方文化中,对于死亡的讨论,并不似我们东方文化这样谨慎与微妙。

西方原始的死亡观产生于古希腊,当时人们崇尚个人的民主和自由,在古希腊,死亡被认为是个体不可替代的事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我们身上的生和死、醒和梦、少和老始终是同一的。”到了中世纪,西方文化与思想紧密相连,人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看到“死亡之门”以外的东西;现代西方的生死观,从过去对天堂的信仰转向对自身和现世世界的探寻,人们以一种乐观和宽容的态度去看待生命,遵循以为主导的死亡观

因此,在头图的那副《美少年阿多尼斯之死》之中,女神维纳斯深深地爱上了少年阿多尼斯,这使她的情人Mars(战神)十分恼火,他便化为一头野猪咬死了阿多尼斯。画面描绘的便是Mars咬死阿多尼斯所产生的悲剧场面。

但是,画家却用一种格外对比式的手法冲淡了这个死亡瞬间。整个画作的背景是悠闲而人与自然和谐的树林,古典建筑也若隐若现。裸体的女神们体态健康而丰腴,整个作品即使表现了悲剧,却也是一种和谐的人性之美。

因此,我们这一期继续来聊西方油画中的“死亡主题”。

1/4

意外之死。

毕加索《卡萨吉玛斯之死》

卡萨吉玛斯是毕加索来到巴黎后一位非常重要的朋友。他爱上了一个有着西班牙血统的模特儿吉尔迈尼•卡加罗,但是这个女人不检的作风却让他非常痛苦。后来在一次卡萨吉玛斯举行的宴会上,吉尔迈尼也被邀请。在晚宴的最后时刻,卡萨吉玛斯掏出一支射向吉尔迈尼,然后又哭着将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自杀。最终,卡萨吉玛斯死了。

朋友的死讯让毕加索格外悲痛,于是创作了这幅《卡萨吉玛斯之死》,也正式开启了自己一个全新的绘画阶段——“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而背景简化”。画家在这一时期生活的拮据,心境的忧郁息息都表现在了这阴暗而伤感的蓝色时期

马格利特《》

蒙克《马拉之死》

蒙克的艺术中,永远逃不开“性与死亡”的主题。有兴趣可戳:

在蒙克的生活中,有一位极为特殊的女人,叫做图拉·拉尔森,因为这是唯一一个蒙克认真考虑过和其结婚的女人。但是家族的肺结核遗传病史让身体孱弱的蒙克形成了精神上孱弱的个性,最后他还是因为害怕而离开了图拉。但是图拉是个个性强烈的北欧女孩,她为了挽回蒙克,在第二年时谎称自己病危。匆忙赶回图拉身边的蒙克,看到的情景是她躺在火光幽暗的床上,他心生痛楚之时,图拉却从床上跳起拿枪指着自己,逼他和自己复合。情急的蒙克在夺枪的时候擦枪走火打掉了自己的一节手指。由此,蒙克的精神上便更加惧怕女人了。

这幅《马拉之死》,最出名的应该是大卫的那副,作品传达了雅各宾派领袖马拉之死。而在蒙克的这幅作品中,却从另一个更加血腥和自我代入的角度描绘了内容——他将画中的女杀手形象放了进去,床上是流着血死掉的马拉,表现了一个的凶杀现场。而这个女人,就是以图拉为原型的。

蒙克《吸血鬼》

2/4

疾病之死。

蒙克《病房中的死亡》

蒙克《死者之窗》

蒙克《真实的仪式性夸张》

依然是蒙克永远弥漫在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五岁时,母亲由于肺痨而离世;14岁时遭遇了姐姐以同样的方式死去;妹妹劳拉在非常年轻时就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而在1889年,他在巴黎获知了父亲的死讯;1895年,弟弟安德列亚斯在结婚后不久去世。而少年蒙克自己也始终受到病痛所困扰。没有了亲人的小男孩世界是荒凉和寒冷的,所以蒙克一生的艺术轨迹都是在重现这种疾病和死亡的瞬间,也不断通过表现这些内容填补这巨大的空洞。

毕加索《小丑之死》

也许死亡和欢乐是两个最大的矛盾和悖论,然而在毕加索的这幅作品中,却将它苦涩的糅合在了一起——人前的小丑,是带给人快乐的开心果,他们用那滑稽的动作、夸张的表情、惹眼的打扮逗你发笑。然而人后的他们,却是那么的孤单和落寞,没有看客在意他们的苦乐,他们只是用小丑取乐而已。

因此,他们的死便更无人问津了。画中的小丑在病床上垂死,身边只有他同是身份卑微的小丑妻儿,而他的手还在做着祈祷状。是啊,除了祈祷他们还能再做什么呢?没有了人前的欢乐,也并不悲伤流泪,这种麻木,便是一种最可悲的存在。他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一种天真无邪但又悲剧性的,而死亡让这种悲剧性达到了一种对比的极致。

3/4

神之死。

基督的死亡,是西方艺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也在众多作品中以画家各自的理解和刻画视角出现。

乔托《哀悼基督》

在世界艺术史上,这幅乔托《哀悼基督》是经典的。整个作品以一种古典的刻画,将一个动态的瞬间凝固在了悲剧静止的一刻,营造了一种悲剧的美感。

画中的基督尸体无力的平躺在地上,身旁环绕的是绝望的圣徒与使徒,他们的表情痛苦,不忍基督的离去。然而整个画面却又是肃穆和哀而不伤的。人们痛苦却也克制着,圣母挽着自己死去的儿子,在基督平静的表情下,圣母的表情是疼痛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承受。画中的背景,有宁静的山岗,残败的枯枝,整个世界的静谧似乎稀释了众人的痛苦,只有那永恒的平静高贵

卡拉瓦乔《基督之死》

鲁本斯《基督之死》

博尼塞尼亚《圣母之死》

这位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作品源自于拜占庭风格,但也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画面看起来更显得气势磅礡。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于14世纪初在阿雷那礼拜堂所绘制的湿壁画,其中的这幅《圣母之死》便是经典。

作品记录了圣母死去时的场景,众圣徒使者们有序而整齐的围在圣母身边,整副作品古典而庄严。

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而同为圣母之死这一主题的作品,卡拉瓦乔却用一种格外世俗化的场景进行了表现——画中平躺着的红衣女人就是圣母。你没有看错,图中这个红衣的女性就是圣母啊!圣母头发蓬乱、身体浮肿、肚子鼓胀、皮肤紫黄、脸色死灰,就像一个经受了巨大的病痛折磨最后死掉的平凡妇人尸体一样。有人说,这哪是圣母啊,这是从河里捞出来的溺毙娼妇啊!

卡拉瓦乔将圣母之死这一神圣的主题绘制成了一种极具世俗氛围的家庭场面,仿佛死去的就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亲人。这既是卡拉瓦乔的癫狂,更是他的伟大吧。

4/4

死神来了。

好莱坞有个经典系列叫做《死神来了》,如今已演到第五部。这个系列影片的引人之处,不仅出于与其他恐怖片相似的惊悚血腥,还在于其紧凑的节奏和层出不穷的悬念。而且,这之中死神的出现不但神秘莫测,而且突显了宿命的味道,人对命运的抗争不但没有消解隐患,反而将更多人卷入死亡的漩涡,生命的渺小和命运的难违让影片多出了一层灰色的韵味。

在西方油画中,也有一部分作品描绘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大灾难和死亡场面,它们多和宗教黑暗或疫病有关。

大彼得·勃鲁盖尔《死神的胜利》

画中一片狼藉和大火之下留下的血红色,土地是荒芜的,树木房屋是枯萎的,一群骷髅即死神队伍正在浩浩荡荡的挺进村子,死亡的灾难不可避免。画中格局很大,却又描绘的格外细致——有标有十字架记号的庞大捕鼠器,有白衣教士,更有无数牺牲的人群。

整幅作品,是在揭露与控诉教会的黑暗与政治的恐怖。

小霍尔拜因《死亡之舞》

在流行黑死病的几年里,人们形成了一种观念,认为死者会从坟墓里出来,拉着不幸的过路人跳恐怖的死亡之舞。当时的诗歌描述死亡不可避免,德国上演的传统戏剧也在一旁添油加醋,促使这些民间信仰迅速融入欧洲艺术,成为社会对死亡的寓言,散布东南西北。

小霍尔拜因正是在这弥漫着黑死病的社会氛围中,引发了对死亡的思考和艺术创作。

圣桑《骷髅之舞》

骷髅之舞不同于死亡之舞,因为它严格受限于民俗,不承载任何社会或者道德信息。在人们的描述中,骷髅常常来自敞开的坟墓,四处活动,常常演奏音乐并跳舞。沃格穆特的木刻画是这种题材很好的例子,用于向读者说明、增添趣味,而不是教育或者说服。

死亡,大概是我们无论谈与不谈,都需要面对的话题。因为有一天,我们都终将在另一个世界相遇。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