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归去马蹄香的作者及全诗—踏花归去马蹄香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踏花归去马蹄香的作者及全诗—踏花归去马蹄香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窦巩出生于唐朝的京兆府金城县,是窦叔向之子,窦庠之弟。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据推测,他大约在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之间在世,享年六十岁左右。

窦巩在元和二年(807年)考中王源榜进士,后被袁滋聘为襄阳镇守的掌书记。他在襄阳期间,与宇文籍、李商隐等人结为友好,写下了不少诗作,其中以《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最为著名。

宝历元年(825年),窦巩入京拜侍御史,后转任司勋员外郎、刑部郎中。他在朝中以清廉正直著称,曾上疏劝谏唐敬宗,但不被采纳。他也曾参与了对李德裕的弹劾,导致李德裕被贬出京。

窦巩晚年不知所终,有传说他隐居于山林,或者去了西域。

踏花归去马蹄香的作者及全诗—踏花归去马蹄香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这两句描写了襄阳城的春日景色,烟水初销表示水面上的薄雾散去,见万家则形容远望城中的人家,东风吹柳则写出春风的和煦和柳树的婀娜,万条斜则增加了诗句的韵律和画面感。

这两句用了对偶法,烟水与东风,见与吹,万家与万条,初销与斜,都是相对应的词语,构成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效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大堤欲上表示诗人想要登上河堤游览,谁相伴则暗示没有人陪伴他,马踏春泥半是花则写出诗人独自骑马的情景,春泥半是花则说明春天的花开得很盛,也有一种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

护霜云映月朦胧,乌鹊争飞井上桐。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这段文字是唐代诗人窦巩的《秋夕》,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在中秋节的孤寂感受。

护霜云映月朦胧:护霜云是指中秋节后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种白色的云彩,因为它能够遮挡霜冷,所以叫做护霜云。这里用护霜云来形容中秋节后的季节特征,也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映月朦胧是指月亮被云彩遮挡,显得模糊不清。这里用映月朦胧来形容中秋节的月色,也表达了作者的愁绪。

乌鹊争飞井上桐:乌鹊是一种喜庆的鸟类,传说中秋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乌鹊会搭成鹊桥,帮助他们相见。这里用乌鹊争飞来形容中秋节的喜气,也寄托了作者对幸福的向往。

井上桐是指井边种植的桐树,桐树是一种常青的树木,象征着坚贞不渝。这里用井上桐来形容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也暗示了作者的忠贞不移。

夜半酒醒人不觉:夜半是指深夜,酒醒是指从醉酒中清醒过来。这里用夜半酒醒来形容作者在中秋节夜晚独自一人喝酒解闷,也反映了作者的寂寞无聊。

人不觉是指周围没有人陪伴,也没有人理解。这里用人不觉来形容作者在异乡孤独无助,也表达了作者的无奈悲哀。

满池荷叶动秋风:满池荷叶是指池塘里长满了荷叶,荷叶是一种夏天的植物,象征着清雅高洁。这里用满池荷叶来形容作者住处的景色,也展现了作者的高风亮节。

动秋风是指荷叶被秋风吹动,秋风是一种凉爽的风,象征着收获和成熟。这里用动秋风来形容季节的变化,也寓意了作者的成长和进步。

这首诗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对比和对偶的手法,把自己与月亮、乌鹊、桐树、荷叶等事物相联系,既写出了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孤寂感受,又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幸福的思念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高尚品格和坚强意志。

这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表达了诗人对南越王赵佗的历史故事的好奇和怀念,但又感到时光流逝,往事难寻,只有珠江的水永远向南流去,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无常。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描写了诗人所见的广州的春景,东风吹拂,草色青翠,鹧鸪在空中鸣叫,飞向越秀山上的越王台。越王台是赵佗建造的宫殿,也是他死后的陵墓。诗人借用自然景物来衬托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缅怀。

烽烟犹未尽,年鬓暗相催。

轻敌心空在,弯弓手不开。

马依秋草病,柳傍故营摧。

唯有酬恩客,时听说剑来。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老将的心情和境遇。

烽烟犹未尽,年鬓暗相催。写的是老将的时代背景和年龄状态。烽烟是战争的象征,犹未尽表示边疆还不太平,国家还需要他的贡献。年鬓是指头发,暗相催是指渐渐变白,表示老将已经年迈,时光不等人。

轻敌心空在,弯弓手不开。写的是老将的心理活动和身体状况。轻敌心是指对敌人不屑一顾的心态,空在是指只存在于心中,而不能付诸行动。弯弓手不开是指老将虽然想要射箭杀敌,但是手已经没有力气了。

马依秋草病,柳傍故营摧。写的是老将的战马和军营的景象。马依秋草病是指战马因为缺少粮草而生病,柳傍故营摧是指军营旁边的柳树也因为战乱而枯萎。这些都反映了老将所处的环境是艰苦和凄凉的。

唯有酬恩客,时听说剑来。写的是老将的唯一寄托和期待。酬恩客是指曾经受过老将恩惠的人,时听说剑来是指他们偶尔会来探望老将,并且给他带来一些消息和安慰。老将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得到朝廷的重用,再次上阵杀敌。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寻访山林隐者的心情,以及对隐者的敬仰和惋惜。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写诗人来到隐者居所附近的景象,篱外是清澈的涧水,槿花是隐者种在篱笆旁的花,夕阳将落,只照在槿花上半点。

这里用了“涓涓”和“半点”两个词,表现出诗人寻访不遇的失落和孤寂,也暗示了隐者的清高和孤独。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写诗人想在隐者的门上题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自己来过,也想知道隐者的姓名,以便日后再来相访。但是又担心隐者种在门前的芭蕉叶子经不住秋风的摧残,无法保留自己的题字。

这里用了“欲”和“又恐”两个词,表现出诗人寻访不遇的遗憾和无奈,也暗示了隐者的超然和飘逸。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简洁而含蓄,结构对偶而工整,意境幽深而清远,是一首写寻访隐者不遇的佳作。

窦巩的诗风格清新淡雅,语言平和流畅,不求雕琢,不作艳饰。他的诗多写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慨,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而是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窦巩与元稹、李商隐等人有诗歌交流,形成了一种友谊和共鸣。他的诗中有不少是和元稹唱酬的,展现了他们的相互赏识和才情风采。

窦巩受到兰亭集序的影响,有一种兰亭绝唱的意境。他的诗中有许多描写山水景色和游览之趣的,如《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忝职武昌,初至夏口,书事献府主相公》等,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文化遗迹的敬仰。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