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翻译;燕赵情什么意思
第八章 遇谗进京
728年(开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728年李白再次与孟浩然相会。故而就此判定,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不是孟浩然说的媒。而是那个叫胡紫阳的道士帮助说和的。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根据旧唐书记载: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赶往繁华都市会稽(绍兴),越州山水甲天下,让李白流连忘返,尤其是会稽山、镜湖、天姥山、兰亭、东山等地,李白与贺知章可谓忘年交,又想效仿谢安建功立业,对魏晋风流更是钦羡不已,在越中寻仙问道,陶醉在绍兴美景的他,留下了近百首诗,李白其后数次重游会稽,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李白由会稽归,回到了荆门。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并在胡紫阳的介绍下,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陆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李 白一生好道,玉真公主怎么说也是修道之人,和道家方面的人颇有些来往。于是经人推荐结识了玉真公主。
在开元十七年时,李白就和玉真公主见了面。此时,李白写下了这首诗。太白就是太白,虽然是写给公主的,还是不失飘逸狂放的本色。什么“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之类的,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比起我们前面看的王维那篇拘谨呆板的诗要好得多。太白本性也不像王维那样腼腆。《全唐诗》中有李白这样一首诗,题目比诗句还长:“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加诘责。白亟以诗谢云: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意思说,当时李白年纪还小,在某个县城里当个小吏,但他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居然牵着牛跑到县令的后堂卧室中搅闹,县令夫人连衣服还没有穿齐整哪,就在帐后探出头来要斥责李白,小李白不但不怕,还嘻皮笑脸地吟了这样一首诗,诗中也充满调笑之意,自喻为“牛郎”,把县令夫人比喻成织女。县令夫人有何反映,野史未见有载。
当多情的太白遇上玉真公主后,是像鱼儿遇上水,还是像风筝遇上风,我们也很难说得清。不过太白和玉真肯定会有一些故事的。可是太白来的时机却也太不巧了。开元十七年时,王维正好也回到了长安,而且很可能就正是他回心转意,和玉真公主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有不少人疑惑,为什么李白和王维是同时代的两大诗人,他们又都和孟浩然是好友,但文献中却找不到一星半点关于他们之间友谊的记载?其实答案正在这里,王维和李白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既有这种情敌关系,他们当然都不愿意答理对方。
李白和王维同岁,文才也不下于王维,不过这李白有个毛病,好酒如命。李白曾有诗心怀歉疚地对自己的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赠内诗》)”所谓太常妻, 是说东汉有个叫周泽的官封太常,估计房事不行,经常借口要洁身敬祖睡在斋宫里。天天这样,他老婆可受不了啦,就自已跑去看望他。他大怒,说妻子冒犯斋禁,竟把妻子送到牢里监禁起来。时人讥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李白好酒如命,也经常烂醉如泥,未免就没有能尽到做丈夫的义务,故而赋诗向老婆道歉。玉真公主那里的美酒肯定很多,李白混熟了以后,肯定要大喝特喝,晚上不免要烂醉如泥,说不定还会吐玉真公主一身。所以,玉真公主把这位天真可爱的青莲居士和王维对比。觉得李白不如花间弹曲、黄昏联句、清晨画眉的王维好。
于是,玉真公主就把太白这位自我感觉超好的“芙蓉哥哥”晾在终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别馆”里不管不问了。玉真公主的住处有好多,像什么玉真观、安国观、山居、别馆之类的。太白虽然心理素质很过硬,但时间一长也有点架不住劲了,当碰到张说的儿子张垍时,李白就大倒苦水,和张垍说什么:“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发了一肚子牢骚。太白是爽利人,倒苦水也不看个对象,这个张垍虽是宫中驸马,但恐怕和玉真公主之间也有说不清的关系。这个也不稀奇,郭淑妃是同昌公主的亲娘,却连自己女儿的驸马都偷。《松窗杂录》中说,玄宗年间,姚崇搜罗了证据想办张说,情况很危险。结果还是靠玉真公主向皇帝美言后才免于灾祸。可见玉真公主和张家还是大有渊源的。不然张垍为什么到玉真别馆来串门儿?李白好容易见到个人,拉住人家的手就诉苦,不免找错了对象。张垍既然和玉真公主也有一腿,肯定见了太白后心里醋意盎然,哪里还会说李白的好话。结果,张垍到了玄宗面前添油加醋,说了很多对李白不利的话,李白这次的求官行动再次泡汤。说来张垍这人,也不是好人,他身为驸马,老丈人玄宗待他恩德极厚,破格让他在宫中辟一小院居住,并赏赐很多东西给他。但他却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留在京城投降安禄山,任叛贼的伪职,可见并非正直忠义之人。但是,玉真公主对李白毕竟还有着一丝情意。到了天宝年间,玉真公主对王维渐渐疏远。王维开始躲到蓝田辋川别墅去和裴迪吟诗钓鱼去了,后来又被打发到榆林等边塞之地作侍御史,这才有了我们所吟诵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诗。而此时,玉真公主却鼓动皇帝哥哥宣诏李白入京。李白乐得直蹦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入京后,李白很受玄宗优待,封他为翰林学士,并曾有“御手调羹,龙巾拭吐”之宠。 但李白老毛病不改,还是整天醉得昏天黑地--“天子呼来不上船”,天子都叫不醒,公主叫他,肯定也是十次有八次叫不动。李白这人还超级自恋,整天得罪人,到处泡美眉。《天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说,宁王府中有家妓名宠姐,貌美歌甜,很受宁王宠爱,一般的外客不让见。李白喝得半醉,就“恃醉戏曰”:“白久闻王有宠姐善歌,今酒肴醉饱,群公宴倦,王何吝此女示于众!”宁王没有好意思当场回绝,但是依旧是设了七宝花障,让宠姐在花障后歌唱。太白只恨自己不长一双透视眼,能透过花障瞧一瞧人家宠姐的模样儿。但李白还有个特点,挺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的,他说:“虽不许见面,闻其声亦幸矣。”太白那色迷迷的样子,可想而知。
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唐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太白醉酒情。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有一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史书记载,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李白在政治上由于不能参加科举,所以他是很失败的。另一个关键的原因,在唐皇室里有一个内部规定。这是太宗李世民规定的。李建成的这一支后代是不能当武将做文职实权大官的。李白当然不明白,这件事情就连他的父亲也没有告诉他的。所以李白充满了为大唐建功立业的渴望。直到李白的母亲告诉李白他的身世。李白顿时心中就产生了帝王之志。一个没有宏大野心的人是不可能写出这么多飞扬跋扈的诗篇的。他的诗歌里,充满了冲破羁绊的力量,充满了驾驭天地的渴望。
李白来到邢州,游历了开元寺。拜会了僧伽大师。从文献记载看,邢州开元寺的圆照塔最初的名字为大圣塔。大圣即观音菩萨。在唐宋时期,实指僧伽和尚。僧伽生前唐代皇帝赐封尊号,唐中宗尊为“国师”和“普光王”。僧伽和尚圆寂后,唐懿宗女赐号“证圣大师”。在唐代广大佛教信徒就十分信仰,大诗人李白有僧伽歌: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
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铁柱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散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李白离开邢州后就来到了坊州。坊州是从唐代到元朝设在今天的黄陵县城中的一个州,辖区约当今陕西黄陵、宜君两县地。据记载,从公元619年设立到1265年取缔,坊州共存在了646年。
查资料获悉,李白从长安出发曾去邠州(今彬县)见他的本家——邠州刺史李粲,住了些天后,李白带着李粲的信去坊州见司马王嵩(主管军事),在坊州住了大约一个多月,并留下了两首诗: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游子东南来,自宛适京国。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
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愁颜发新欢,终宴叙前识。
阎公汉庭旧,沈郁富才力。价重铜龙楼,声高重门侧。
宁期此相遇,华馆陪游息。积雪明远峰,寒城锁春色。
主人苍生望,假我青云翼。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
此诗的大意是:我自东南方向来,从南阳到长安飘飘然如无心之云,倏忽间就来到了长安西北的坊州。以前好像王徽之(338?~386年,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访戴奎未曾见面,现在倒也像吕安寻嵇康在此地相见。我顿时愁颜尽去,心生欢喜,边吃喝边叙旧。阎公家族是汉朝宿旧,神情深沉蕴藉而富有才华,身价重于铜龙楼,声誉震动皇宫。能在此地此时与阎公王公相遇,并在豪华宾馆陪我游玩非常高兴。积雪在远处山峰反射着清冷的光芒,城里寒意料峭,春色未来,你们一定会不辜负苍生的希望,向朝廷推荐我,使我有机会青云直上。如果命运让你们能助我一臂之力,我将脱离隐居生活,以大中至正之道辅佐朝廷。
《留别王司马王嵩》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此诗先写到谈笑却秦军的鲁仲连,辅越成霸的范蠡,躬耕南阳的孔明,表示自己到长安以来以及出游邠州、坊州,是为了寻求知音,由其举荐入朝,辅佐明主,然后功成身退。既然知音不遇,自己也就准备像秦丞相李斯微贱时一样,以打猎为生;又像前秦王猛少年时那样,以卖畚箕为业,回老家去。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早春,李白离开坊州,经过宜君、同官、耀州,冒雪返回长安,是否去玉华宫遗址拜谒,不得而知。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731年(开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到了长安之后,他“历抵卿相”,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己的作品,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在苦闷之中,他又和长安的市井少年厮混到一起了,他说自己是“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此大失所望,败兴而归。武陵豪是长安的一个黑社会头子。李白沦落街头,心情郁闷,于是终日醉酒,和那些小混混们在一起混日子。由于李白有一次醉酒后和人争论,说自己的宝剑是很名贵的,而且自己的剑术天下无敌。那些个混混就想抢走他的宝剑。这柄宝剑可是他的家传宝贝。李白当然不愿意给他们。几个小混混哪里是李白的对手。一顿拳脚,打得几个小子跪地求饶。这下子惹了祸了。几个小子找到了他们的黑老大。黑老大假意结交李白,在李白醉酒时准备谋害李白。因为他们明着是打不过李白的。
眼看着李白就没命了,没想到一位朝中重臣要找李白给他写贺寿的诗。差人找到李白,恰巧破解了黑老大的阴谋。救了李白。然而,黑老大的后台也是很硬的,此时也就不了了之了。李白因此也不能再住在京城了。
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李白游洛阳,是在开元十九年(731年)。他首次赴长安求仕,均无结果。十九年夏,他愤然离开长安,经过洛阳,但未在洛阳停留。秋天,李白从安陆路过嵩山,会见老友元丹丘后,来到洛阳龙门夜宿香山作诗《秋夜宿龙门香山寺》。是年冬,李白再游龙门,在欣赏北国的雪景时,“举声梁父吟”。此时,李白在(梁父吟》诗中追求自己投谒的艰辛“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谷,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乐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从额叩关阍者怒”。再一次表达为皇上起用的强烈愿望:“长啸梁父吟,何时见阳春”。第二年,李白自春至秋,都在洛阳游历。他曾在天津桥观赏三月桃李。三月的洛阳,青风荡漾,“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在洛阳游历将近二年,此时萌生思归安陆之意。在洛阳又结识元演、崔成甫等朋友,到了秋天李白告别诸友回到了安陆。
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全文: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
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
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
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岁。五月应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滞留太原。
盛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5年,35岁的李白,偕同友人谯郡(河南亳州)参军元演从东都洛阳启程,经过太行山弯曲狭窄的羊肠坂道,前来北都太原。那时正是阴历五月天气,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已相当炎热难耐;加之“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倍尝了半个多月“摧轮不道羊肠苦”的李白,当走进这并州治所的城门时,感到非常疲累。
与李白同来的元演是诗人老友元丹丘的本家,与李白也过从甚密。他们曾一起去随州访道,一起在汉东太守处做客。这次,元演要来探望任太原府尹的父亲,遍游了江南的李白也想来看看燕赵之地的北国风情,于是二人便结伴同行。
任太原府尹的元老将军对李白特别欢迎,一则因为他是爱子的好友;二则因为他早已听说李白的诗名。元老将军虽然是一员虎将,负责镇守北方边塞,但也十分雅好文翰,极愿与文人学土结交,李白与儿子的一起到来使他平白的军旅生活增添了无限喜气。他把李白待若上宾,每天以美酒佳肴加以招待,并请他到处观光,以至多少年以后李白还记着这位将军的恩情,以深情的回忆表达他绵长的谢意:
君家严君勇貌虎,
作尹并州遏戎虏。
行来北京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
使我醉饱无归心……
太原是当时的北都,也称北京,与东都洛阳、国都长安并称三都。因为它既是北方的边塞重镇,又是唐高祖李渊的发祥地,因此在开元十一年升为北都。它虽不及洛阳、长安繁华,但古迹文物等人文景观却足可与之匹敌。李白的祖先李渊起兵太原夺得天下,故而太原在唐代就像现在的延安一样的。李白最喜爱的是离城不远的晋祠,那里有周朝的古柏和周成王“桐叶封弟”的唐叔虞祠,以及供奉他们母亲邑姜的圣母殿(太原道注:圣母殿实为宋代修建,当时是否为供奉邑姜无法考证),还有唐太宗亲笔写的《晋祠铭并序》碑……这一切都使李白发思古之幽情,爱不释目,留连忘返。但李白最爱的是晋祠难老泉那清清的流水和水中青青的绿草,那清澈见底的水面时而泛起粼粼微波,时而又波平如镜,青绿的水草、悠悠的游鱼就如同在镜中一般,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出这样美丽的诗句:
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
当时的文人学士大多是风流倜傥的,年轻的李白又非常豪放浪漫。何况元演又是府尹的尊贵公子,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何能无赏心乐事, 于是不免相邀歌妓流连于池边水畔,轻歌曼舞一番。夕阳的余晖把她们的红妆映得更加艳丽,清澈的池水倒映出她们娟秀的蛾眉,初升的新月给她们翩跹的舞衣上洒一片朦胧的清辉,妙曼的歌声伴着悠扬的笛音琴曲索绕云飞。于是诗人李白又在陶醉中发的这样的吟唱:
兴来携妓恣经过,
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
百尺清潭泻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云去,
歌曲自绕行云飞……
晋祠给诗人留下多么美好、难忘的印象呵,以至在李白20年后回忆起来还恍如昨日,犹这般鲜活真切。
李白在太原的日子里,结交了郭子仪。并且数次为违反军纪的郭子仪开脱。
李白在太原盘桓了两个来月,不觉就到了秋天。太原的秋那时是来的很早的,当阴历七月大火星流向西方的时候,这里便西风乍起,花叶飘零,草木晨霜,秋云纤卷。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白殷切地思念起远在湖北安陆的妻儿来了,妻子许氏夫人身体不好,女儿平阳还在襁褓之中,山河远隔,音茫信杳,现在不知她们怎样了?在冷月高挂的不眠之夜,听着汾河澎湃的涛音,他写下了如下的诗句:“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园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写毕,又在前面加了“太原早秋”四字。
李白想要走了,元演和他的父亲元老将军却执意挽留。他们说:现在正是围猎和放鹰的最佳季节,你这位豪放的诗人怎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再说咱们还有许多朋友没有见呢,你怎能这样匆匆地离开?李白见友人这样诚恳、真挚,也便暂时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那一天,府尹元公亲自披挂上阵,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将控弓如满月,飞箭似流星,在落日熔金篝火窜空的猎场上纵横驰骋,弦响处兔扑鸢落。李白还从未见过这般情景,他看得出了神,几乎屏住了呼吸,一串精彩的诗句便如源源泉水涌向了思空:“太守耀清威,乘闲弄晚辉。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不知白日暮,观赏夜方归。”这几行诗刚刚涌完,李白又看见彩霞缭绕的天空有一只如雪的白鹰,箭一般地飞来。它乘着秋风一下子窜上云霄,然后在空中盘旋,盘旋……忽然俯冲下来抓起一只野兔,一边高叫着飞回元演面前。原来此鹰乃府君所养,每到秋高气爽的八月都带它到郊外放飞,这次是专门来给李白表演的。李白爱抚地摸着它的白锦毛,再一次让它飞出去,就在这一收一放间,一首绝妙的绝句又涌上心头:“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在骑马归来的路上,李白乘兴将两首诗给并辔而行的府尹和元演吟唱出来,他们都击节赞赏李白的诗才:怎么能成得这样快,这样好,这样生动、准确,令人回味……
李白在太原又住了几个月。在这并州古城中,他目有所睹,心有所感,又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现存的59首古风中有两首就是在太原写的:“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这一定是李白目睹太原城中“绮楼”华屋中的“秀色”有感而发的诗篇,她们美如“皎月”而“坐泣秋风”,盖因形单影只而佳偶难匹,这既写出那些才貌双全的女性的悲剧命运,同时也是诗人怀才不遇忧愤情怀的寄托。
据《新唐书·李白传》、王琦《李太白年谱》、《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学圃苏引李白集序》和《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等典籍文字,均言李白在太原期间曾救过后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了大功而被封为汾阳王的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在军中犯了事,要以军法处置,由于李白的说合斡旋,才予以免罪释放。若干年后李白因参与永王“平叛”事而身陷囹圄,多亏已经功勋卓著的郭子仪出面解救,甘愿以其官爵为李白赎罪,才得以使肃宗皇帝免其死罪而流放夜郎。其较详之文曰:“郭子仪初在行伍间,李白客并州,于哥舒翰坐中见之,曰:‘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不十年当拥节旄。’屡脱其刑责。翰因署为牙门将。后子仪戡定安史之乱,历诸道节度。及永王反,事干李白。子仪以官爵赎翰林,上许之,因而免诛。”有的学者对此事进行了考证,认为“盖出自诸家稗说”;但不少典籍都如此记载,恐怕也不无根据。
李白在太原还为自己的堂兄太原主簿李舒写了一篇送人应举赴京的序文:《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内容从题目大体可以看出:三位朋友因应举将去长安,乃在太原南栅设宴为之饯行,临别时又写序相赠,以表达朋友间的友情和希望。文中有“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其风俗远,盖陶唐氏之人欤?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剧镇,非贤莫居”等语,这对太原厚厚的民风以及它在政治上、军事上的重要地位都予以由衷的赞美,“非贤莫居”四字更表现出他对太原人的高度评价。
李白在太原还写有一首《赠郭季鹰》的诗,其中有句云:“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唐代并州属河东道,郭季鹰当是李白在并州所识之友人,“如浮云”三字活画出他超脱名利的飘逸性格。
第二年即开元二十四年初秋,李白才辞别了元演父子,依依不舍地离开太原。临行时府尹元老将军赠送了他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还赠送了他一匹名贵的“五花马”,此外还馈赠了一笔丰厚的盘缠…… 现在的考古只发现三花马陶俑。由此可见五花马在唐朝时是多么珍贵。所谓三花五花马,就是在马的后颈上把鬃毛结成花。高头大马的颈项长。可以做成五花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