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二)原文(《悯农·其二》)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李绅(772年-846年)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官员,字公垂,出生于今天的江苏省无锡市。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通晓经典,尤以诗文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李绅在唐末进士及第,先后担任过秘书郎、掌书记等职务。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曾因得罪权贵而一度被贬为地方官员。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积极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民做主,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李绅的诗歌作品数量丰富,其中以《悯农》两首最为著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而且借助自然界的描写,寓言深刻,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朴实无华,寓意深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李绅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和影响,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和政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广泛传颂和学习。同时,他的为官之道和为人之德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被后人所敬仰和传颂。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这个时代,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勤劳耕作,为国家的繁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生活却异常艰辛,命运多舛。这是一首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一个炎热夏季。当时,李绅正在田间劳作,他看到了农民们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劳作,为了生存而拼搏。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和付出。于是,他回到家中,立即提笔写下了这首《悯农》。
诗歌的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描绘了农民在烈日当空的中午时分,依然在田间劳作的场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则表现了农民们辛苦劳动后,汗水滴落在土地上,与禾苗一同生长的情景。他们的汗水与土地融为一体,体现了他们的辛劳和付出。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艰辛,也让人对他们的辛勤付出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同情。这两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付出。
第三句“谁知盘中餐”,则是表达了一种对人们用餐时的常见心态的反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常常不珍惜粮食,没有意识到这背后是农民们付出的艰辛劳动。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则是对农民们辛勤劳动的赞美和感谢,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辛苦付出和汗水的结晶。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通过这句诗,诗人想要告诉读者,农民们的辛苦劳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计,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农民辛勤劳作的背后,是我们每个人餐桌上的美食和丰盛。
整首诗语言简练、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尊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而且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付出,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李绅通过这首诗,用自己的笔触传递了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这首《悯农》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世的诗人和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悯农》其二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和付出。通过这首诗,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为农民的辛勤劳作鼓掌加油。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以上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经重新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