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惠州的第一天吃荔枝(苏轼在惠州做了什么诗词)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苏轼在惠州的第一天吃荔枝(苏轼在惠州做了什么诗词)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的一生波澜壮阔、大起大落,其随缘化旷、任性消揺的心胸气度与潇洒出尘、超然物外的人格魅力,却通过他那如万斛泉源、滔滔汩汩的文字辞章,与端庄流丽、刚健婀娜的法书字帖,芒角四出的槎牙竹石乃至后世乐道的逸闻趣事演绎得淋漓尽致。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出12位千年英雄,苏东坡赫然在列,理由就是“他有一个自由的灵魂”。

苏轼在惠州的第一天吃荔枝(苏轼在惠州做了什么诗词)

10月8日,“不辞长作岭南人—林凯龙致敬苏轼国画展”在惠州市水东街合江楼一楼合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文化学者、画家林凯龙历年所画有关苏轼题材画作的一次集中呈现。

出于对苏轼的敬仰,文化学者、画家林凯龙多年来孜孜于苏轼诗文的研读和思想体系的探究,不但系统考察了苏轼的出生地和寓迹,对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传说佚闻也颇有感触,并往往形之于笔端,将他心中那个亲切的东坡先生描绘出来。本次展览即就是其历年所画有关苏轼题材画作的一次集中呈现。

《东坡汲江煎茶图》

林凯龙笔下的苏东坡,无论是踽踽独步、执杖而行,或披云戴月、垂钓水滨,或炉壶自携、饮酒啜茗,尽管年岁有別,形象不一,但在眉宇举止之间,总有一种自得和闲逸之态,且常被置于空旷和苍茫的场景之中,淡淡的哀愁,显示出东坡对宇宙的无尽和人生无常的无奈。这些高举远迈、迥然出尘的东坡形象,既是画家对苏轼的理解,也是他对不同时期人的灵魂深层的体现。

《醉归江路野梅新》

《东坡泛舟图》

值得一提的是,900多年前,苏东坡寓惠,与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刻的缘分,令本次展览在惠州的举办别具意义。“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寓惠三年,留下587篇诗文,成为惠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亮丽的底色。

林凯龙,1963年出生于广东揭阳,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史研究生课程班。现为广东省高校国画学术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潮汕画派系列丛书——林凯龙》、《潮汕老屋》、《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灵故乡》、《潮汕古俗:四海潮人的精神家园》、《潮汕历代书画名人录》等。

【访谈】

南都:你为何要画苏东坡?谈谈一系列画作的缘起。

林凯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我想把心中的苏东坡画出来。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几乎在所有领域,都达到了过去中国人所能达到的高峰,并且留下了大量为人所熟悉的诗词书画和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各种逸闻趣事,特别是遭贬谪之后,依然保持随缘化旷的放达的人生观。因此,用笔墨表现苏东坡,其实就是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崇敬,也想通过苏东坡这个特定的文化符号,阐述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因为喜欢读苏东坡,积累了比较多的素材,且系统地考察过苏东坡的寓迹,有时候在某件事情中触发灵感,便会投入到东坡题材的创作中。

《不辞长作岭南人》

《东坡品茗图》

南都:在这系列作品中,你选取了苏轼食荔枝、煎茶、煮茶、品茗等场景,选择这些场景来作画的原因是什么?

林凯龙:因为苏东坡有大量的煮茶品茗的诗词,自己作为一个潮汕人,本身就是一个茶痴和吃货,因此很自然地会用这一些场景来描绘。

《东坡煮茶图》

南都:苏轼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全才,文名太盛,以至于对他的形象也有各种塑造和改写。你心目中的苏轼形象是怎样的?在创作过程中你如何去抓住、呈现他的神韵和特质?

林凯龙:历史上有关苏东坡形象的画作不少,参考文字记载,应以宋元人所绘的形象最为逼真,特别是他的好友李公麟与同时代的乔仲常所画的被公认为最形神毕肖,我的东坡形象就是在他们两人所画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创作中,我一般会先沉浸在他的诗文环境中,力图把自己想象为东坡的化身,再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在融会贯通后再挥写而出,更多表现的是他的神情与身上特有的文气,而不是谨毛失貌细抠局部。

《东坡访友图》

南都:900多年前,苏东坡寓惠,与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刻的缘分,令本次展览在惠州的举办别具意义。能否分享一些苏东坡与惠州的故事,他给今天的惠州文化留下了哪些影响?

林凯龙:苏东坡寓惠的故事在这里几乎尽人皆知,不用我再啰嗦了。这里只提到两个有趣的细节。一是苏东坡关于罗浮山卓锡泉的评价,作为有意续《茶经》的他,几乎品尽天下名水,而他饮了罗浮山卓锡泉之后,评价极高,几乎誉为天下第一,这一点知道人不多。另外就是他喜欢自己动手酿酒,尽管他在诗文中把酒写得天花乱坠,名字也起得好,但据他儿子后来说,这酒没法入口!看来这也是文人一时性起,适我而已,至于好不好喝,那是另一回事了。

《东坡与佛印》

南都:本次展览的众多作品中《东坡与佛印》是笔法最写意的一幅,能否谈谈创作中的想法?

林凯龙:这画没有构思,纯粹是随手涂抹,记得东坡有一斋名”思无邪斋”。他在斋铭中说:”凡有思皆邪也"!所以我主张在创作中不要太执着为所谓的构思构图,一时兴起,执笔涂抹,让当下心灵所感(灵感),自由流淌,喷薄而出,即成佳作,我认为这也是中国写意画的真谛。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