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本无主苏轼 原文;江山本无主苏轼 原文拼音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江山本无主苏轼 原文;江山本无主苏轼 原文拼音

导读:苏轼在湖州因文字狱的缘故被捕,他的妻儿都在大哭。此时苏轼没有直接安慰他们,而是化用当日隐士杨朴的一番话语,跟妻子说:“难道你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那 样,作一首诗来相送吗?”他的妻子立时破涕为笑, 悲伤的心情由是得以缓和。

江山本无主苏轼 原文;江山本无主苏轼 原文拼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像苏轼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刚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苏轼的诗词、散文确实写得不错,但在现今忙碌的世代,要在案头放一整部《苏轼全集》,每天翻翻未必人人能够做到。《东坡志林》的篇章,大部分是苏轼贬谪时期的作品,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可谓活现纸上。

不过,苏轼绝非那种谆谆教诲的老头儿,他喜欢游历, 喜欢交友,更喜欢好奇探秘,《东坡志林》便是他把游历交谈间的所见所闻,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 异事都记录下来,加上他幽默风趣的风格、丰富的想象力,绝对是闲时阅读的甘露,聊解人们枯燥的生活。这种笔记式的作品,篇幅比较短小,阅读起来很便捷, 文句也不难理解,每天阅读一两段,可以调适身心。

苏轼(1037 一1101年)才艺出众,二十二岁之龄便中了进士。开始的时候,苏轼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很快便晋升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但在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遭调任杭州通判,后转任密、徐、湖三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等弹劾苏轼诗中有讥讽朝廷之语,苏轼因而被捕入京,贬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史称“乌台诗案”。

及宋哲宗赵煦年幼嗣位,苏轼得以还朝当政,但因与司马光意见不合,又与程颐等一派结怨,几次遭到弹劾,先后左迁为杭州、颍州、扬州知州。绍圣元年,宋哲宗复行神宗时期的新法,召回主张变法的章惇、曾布、蔡卞等还京,苏轼因而被贬官至岭南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朝廷再次追贬苏轼等“元祐党人”,闰二月,苏轼再次贬官儋州(今海南省)。直至1100年,宋徽宗赵佶继位,苏轼得以遇赦内徙。次年苏轼在北归途中病故。

苏轼幼子苏过言:东坡先生初欲作《志林》百篇,才就十三篇而先生病。惜哉!先生胸中尚有传于‘武王非圣人’之论者乎?”苏过在苏轼被贬海南期间长伴左右,按理最能掌握苏轼编撰《志林》的用意与过程。从苏过的话可见,苏轼当初打算撰写百篇的《志林》,但不幸只及完成十三篇便去世。北宋末年,苏轼文集曾经被禁毁,南宋弛禁后,文人整理苏轼文集的时候,《志林》一书得以独立刊行,但它的内容却产生了莫大变化。在后来流行的五卷本《东坡志林》中,我们也不难找到这种后人加插、改动的痕迹。

明万历二十三 年(1595年),赵开美刊行了五卷本的《东坡志林》。这个本子大抵确立了五卷本《东坡志林》的体例:全书编排以内容划分:记游、怀古、修养、疾病、 梦寐、学问、命分、送别、祭祀、兵略、时事、官职、致仕、隐逸、佛教、道释、异事、技术、四民、 女妾、贼盗、夷狄、古迹、玉石、井河、卜居、亭 堂、人物、论古,共二十九门。

二十九门分类中,以《异事》条项最多,共 三十二则,这除了与苏轼生性放达,好游山林、记异物的个性有关外,或许与后期文人整理时的偏好 也不无关系。其次为议论历史人物、事迹的《人物》 (二十九则)及《论古》(十三则),是苏轼读书所得或议论前人的是非功过;再其次为《修养》(十五 则)、《技术》(十四则),讲述修身养性的见闻与苏 轼个人的一些看法。

虽然《东坡志林》成书于九百多年 前,但千百年间,人们的处世之道、人生所遇,或多或少都有相类相近的地方。当日苏轼被贬,有冤 无路诉的抑郁,或许你我都曾经经历过。然而,苏轼在这段困苦的日子中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在痛苦中寻得闲适乐趣,这种达观的处世方法、心态, 或许能当作我们生活的一种润滑剂。

昔日文人欣赏《东坡志林》,很大程度是建基于苏轼的戏谑之情,以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幽默”。生活中幽默的调剂,往往能令人身心舒畅,即使面对沉重压力、郁结,也能在一言两语间得以抒 怀,例如卷二《隐逸 · 书杨朴事》记载:

苏轼在湖州因文字狱的缘故被捕,他的妻儿都在大哭。此时苏轼没有直接安慰他们,而是化用当日隐士杨朴的一番话语,跟妻子说:“难道你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那样,作一首诗来相送吗?”他的妻子立时破涕为笑, 悲伤的心情由是得以缓和。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欠缺幽默,不懂幽默,其实非是,至少苏轼就是这样一 个人物。

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我们阅读《东坡志林》,会发现不少篇章是苏轼对前人言论的反驳,尤其是在卷四《人物》和卷五《论古》两部分,都可以看到苏轼善于思辨的能力,例如世人以刘伶为豁达,并举出刘伶携铲出行,告诉他人“死便埋我”的言论作证,但苏轼却指出人既然已经死去,那么为何还要埋葬呢?心中一直存留埋葬的想法,其实就是未能完全豁达的表现。苏轼这种善于思辨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假使不会独立思考,人云亦云,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只会盲目游走。

《东坡志林》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苏轼被贬时写的文字,那种有志不能伸的抑郁,苏轼肯定是有的。然而在《东坡志林》中,我们除了看见苏轼戏谑幽默的一面外,还可以看到他如何在困苦的境地中自我抒怀,尤其是他在卷四《亭堂 ·临皋闲题》所提出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言论,更提醒了我们:你所拥有的、支配的,未必就是你能享受、欣赏的。

就正如江山风月,本来就没 有既定的主人,坐拥万亿身家的富翁与自给的农人, 他们所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个,并没有丝毫的差异。当然,你可以说富人能用最先进的望远镜,清楚看到月球上的一坑一洞,但这样真的能够支配月亮, 真的是欣赏月亮吗?若是我们以闲适的心态,细心观赏玩味,即使是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够观赏到月光的美,甚至比富人更能享受这一点。

苏东坡花甲之年被贬海南

现今社会以 利益挂帅,人们分秒必争,希望赚取最多的利润, 其实,最后受苦的可能只是自己。即使你争赢了,把利益抢到手,如果不懂以真正闲适的心态去欣赏、 享受人间的美好事物,则你并不拥有。如何享受生活情趣,不妨模仿苏长公,从阅读《东坡志林》开始。

(摘自《东坡志林》导读,作者梁树风,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讲师)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