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吾心安处又在何方-此心安处是吾乡吾心安处是何方什么意思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此心安处是吾乡,吾心安处又在何方-此心安处是吾乡吾心安处是何方什么意思

每到新春佳节,万家团圆,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忙着回家过年。但也有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返回故土,而只能在他乡过年。好在古人说得好,“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身心安宁,都能在生活中自得其乐。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名句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首词,这句话后来又衍化出了“吾心安处是故乡”、“我心安处是故乡”等说法。苏轼写这首《定风波》词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此心安处是吾乡,吾心安处又在何方-此心安处是吾乡吾心安处是何方什么意思

寓娘长得眉清目秀,很善于应答。

苏轼有个好友叫王巩(字定国),王巩曾经因为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官到了地处岭南蛮荒之地的宾州。元丰六年(1083年),他从岭南回来了,与苏轼一起喝酒。席间,他让自己的歌女柔奴出来为苏轼劝酒。柔奴也叫寓娘,姓宇文,长得眉清目秀,很善于应答,她本来世代都是京师人,这次也跟随王巩到过岭南。苏轼问她:“岭南的风土人情是不是不如京师好啊?”柔奴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完后大受感动,就写了一首词来记载此事。这首词就是下面这首: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柔奴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名句由此传开。后来的很多文人都在自己的诗文中借鉴过这一名句。例如宋代范成大的《题漫斋壁》诗中有“富贵神仙两俱累,此心安处是真依”。宋代的陈宓在他的《望夕》一诗中有“竹篱茅舍心安处,不羡乘风到广寒”。宋末元初的方回在他的《丁酉生日二首》一诗中有“弱水元无三万里,此心安处是蓬莱”。元代的元好问在他的《水龙吟》一词中则有“此心安处,良辰美景,般般称遂”。等等。这些人在自己的诗词中,显然都化用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名句。

不过,虽然“此心安处是吾乡”因苏轼的词而得到了广泛传播,但也有人指出,这一诗意的创作者并不是苏轼,而是白居易。宋代的吴开在他的《优古堂诗话》一书中指出,虽然苏东坡在他的《定风波》一词中引用柔奴的说法,写下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名句,但这句话其实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苏东坡可能是偶然忘记了这一点。吴开指出,白居易在他的《吾土》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在《出城留别》一诗中,他又写下了“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在《种桃杏》一诗中,白居易又写下了“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吴开的这种说法是很有说服力的,白居易的这些诗,确实已经写出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旨。王定国的歌女柔奴很可能是曾经读到过白居易的这些诗歌,因此才说出了“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并因之被苏轼写到了《定风波》一词中。

境随心迁。“心安处处安”。

然而,白居易很可能也不是“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说法的最早发明者。唐代诗人顾况在他的《酬漳州张九使君》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心安处处安,处处思遐陬。”“心安处处安”这句诗,实际上也已经说出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顾况是唐代诗人、画家,他的具体生卒年份还存在争议,但他在公元757年已经登进士第,而白居易在此15年后(772年)才出生。因此,顾况写的“心安处处安”诗句,应该是早于白居易的那些相关诗句的。这样说来,顾况才是“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诗意的最早发明者。

当然,不论其诗意源头是哪一位诗人,“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名句阐明了“境随心迁”的深刻道理,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也惟因如此,它才深深打动了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