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卧听风吹雨的阑_但愿南风知我意,吹梦渡我到西洲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夜阑卧听风吹雨的阑_但愿南风知我意,吹梦渡我到西洲

喝醉了酒,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和乌兰察布市南部(晋语张呼片)的人有个说法是“喝阑了”。

夜阑卧听风吹雨的阑_但愿南风知我意,吹梦渡我到西洲

为什么把喝醉了说成“喝阑了”呢?有人分析道,人们眼睛发生损伤和病变,眼球中的水晶体往往会浑浊变蓝,个别人戏谑地称呼有眼病的人为“蓝眼”。责怪别人应该看见却没有看见时,常常说“眼蓝了”。醉酒之人,头晕眼花,眼睛也不好使了,故说“喝蓝了”。

其实,这种说法属于主观臆测,把醉酒和眼睛联系在一起,其理由并不充分。“喝阑了”的“阑”应该是“阑”。“阑”古代有“残,将尽,行将结束”之意,《广韵》:尽也。

例①:夜阑卧听风吹雨(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例②:林黛玉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去。(《红楼梦》)

例③: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三国•蔡琰《胡笳十八拍》)

这里的“阑”都是“残,将尽,行将结束”之意。人们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就是“酒阑”,“酒阑”充满雅意,绝对不是醉眼朦胧,不辨东西。宝昌方言中的“喝阑了”是妥妥的雅言。

可是,生性爱饮酒之人,此时往往已经过量了,正如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口说“酒可千日不饮,不可一饮不醉”,李白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普通百姓也不甘落后“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所以,“酒阑”之时,常常就是“酒醉”之时,“喝阑了”便有了“喝醉了”的含义。

例④:人们嘲讽天天喝醉酒的人,常常说“蓝蓝的天,天天阑”。

例⑤:你真没脸没皮的,怎么又喝阑了?

例⑥:大老刘每天就惦记着那口酒,除了喝酒甚也不干,天天喝成个阑圪蛋。

字形辨正:

人们常常把“喝阑了”写作“喝蓝了”,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喝阑了”。

中国古代的酒都是酒度很低的发酵酒。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村醪水白酒”的酒度更低。《水浒传》中,阮小七等人把御酒掉包成村醪水白酒,梁山众好汉一饮所谓的“御酒”顿觉“淡薄”,结果“高声叫骂”“一起发作”。古人有许多诗句抒写酒淡:

例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例②: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辛弃疾《水调歌头》)

自从蒸馏酒在元朝时传入我国之后,就制造出来度数高的白酒,而且随着技术不断进步,酒度越来越高。“酒是粮食精”,酿酒的原料是粮食,通常酿高度酒需要三斤粮食才能酿造出一斤白酒。有不法商人偷奸取巧、牟取高利,他们往白酒中兑水,把白水卖出了白酒价。白酒兑水之后口感下降,淡寡无味。

酒商们为了表明自家的酒没有兑水,便说自家的酒是“干酒”(有水为湿,无水为干),后来演变为“白干”“老白干”,这就是人们把高度白酒称为“白干”“老白干”的原因。衡水老白干官网如是说:

衡水老白干自古享有盛名……饮后赞曰:“真洁,好干!”后取名:“老白干”。所谓“老”,是指历史悠久;“白”,是指酒质清澈;“干”,是指酒度高,达67度。

一般来说,口感浓郁的白酒为好酒,口感淡寡的白酒则为劣酒。如果让品酒师、善饮者感觉“口感淡”,这酒肯定不怎么样。因而,一句“觉淡”表明此酒欠佳。后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和乌兰察布市南部(晋语张呼片)的方言中“觉淡”产生比喻义,评价不好的人、事、物往往就用“觉淡”这个词语。

例③:命里有五升,不用起五更;命里两合(音gě,量词,一升的十分之一)半,累死也觉淡。

例④:小明说话头头是道,干活却觉淡。

例⑤:别看今天这顿饭花钱不少,菜品质量却挺觉淡,一点儿也不好吃。

其实,觉淡这个词不仅活跃在老百姓的口中,也活跃在文人骚客的笔端:

例⑥:人间清欢不觉淡,谁知其味漫。

例⑦:风花入句终觉淡。

例⑧:烈酒入喉渐觉淡,人未醉,杯莫干。

当然,文人骚客笔端“觉淡”的用法、意义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和乌兰察布市南部(晋语张呼片)的人口中的“觉淡”稍有不同,文人骚客笔端觉淡是一个短语,用的是其本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和乌兰察布市南部(晋语张呼片)的人口中觉淡是一个词,用的是比喻义。

字形辨正:

人们常常把“觉淡”写作“撅蛋”,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觉淡”。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