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采薇是什么题材的诗—小雅采薇的艺术特色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小雅采薇是什么题材的诗—小雅采薇的艺术特色

——大型原创音乐剧《诗经•采薇》评析

作者:李笑然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国内首部诗经题材音乐剧《诗经•采薇》于5月18日、19日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该剧取材自《小雅•采薇》,将寥寥百余字的咏叹,演绎为一段长达两小时的悲壮故事。主创团队在忠实于历史事件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理解进行内容创造和形式创新,将《诗经》与西方音乐剧形式进行融合,完美诠释了诗经文化的古典之美。

小雅采薇是什么题材的诗—小雅采薇的艺术特色

音乐剧《诗经•采薇》以渺小脆弱又坚韧不拔的薇草为线索,带领我们穿越到两千八百年前,感受商末周初时代的战争、瘟疫、爱情以及家国情怀。乡野郎中子谦通过种植薇草治疗百姓瘟疫,私塾旧友南仲将军为求升迁,将其举荐给大王。大王派感染瘟疫者与少数民族玁狁对战,引起子谦不满。子谦放火烧光薇圃,并被发配出征。子谦与世家女若兰之间的爱情,引得南仲心生妒意。南仲企图用战场阻隔二人,但因缘际会之下,他被敌军杀害。三人的微妙感情,裹挟在家国命运的洪流中,感人至深,令人扼腕。

主旨鲜明,彰显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内核。《采薇》是一首戎卒返乡诗,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征战生活的艰苦,以及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流露出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及对和平的期待。音乐剧《诗经•采薇》的演绎,并没有过分渲染对抗玁狁、守卫疆土的民族主义情怀,而是通过子谦火烧薇圃、誓死反对以感染瘟疫者抵御外敌,反映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今天,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原创音乐,引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体验。《尚书•舜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经》实际上是一种合唱或对唱,抒发的是群体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唐诗宋词则表达的是个人情感,是一种独唱。音乐剧《诗经•采薇》另辟蹊径,将诗歌的复沓写法改变为复调唱法。例如,剧中子谦与南仲久别重逢之时、子谦与大王针锋相对之时、子谦与若兰生离死别之时,都插入了二重唱和隔空对唱,将情绪不断推进到新的高潮。合唱曲《我该何去何从》《采薇》,二重唱《我愿做一颗薇草》《去吧去吧,好在还有活着的希望》等旋律悠扬、余音绕梁,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创新设计,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质文沿时,崇替在选。”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伐,是古今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诞生的一条基本规律。艺术家要有对时代脉动的敏锐感受力,积极以作品传递时代声音、回应时代浪潮。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音乐剧《诗经•采薇》在原版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用多媒体手段增加了舞台的空间维度。转场时使用落下的幕布,不断闪现历史人物、章节乐谱、《诗经》原文,以生动优美的动画配乐进行衔接,流畅自然,使观众沉浸其中。在舞台设计上,做到了写实与写意有机结合。例如悬挂于舞台上方、刻着《诗经》原文的巨大竹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大片薇草等,充满诗意美和意境美。

概言之,《诗经•采薇》是一部充满古典韵味、蕴含传统哲思和家国情怀的优秀音乐剧。作品突破了传统题材的窠臼,主动创新表现手法,很好地融入了时代审美、彰显了时代精神。

(作者李笑然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