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琵琶行并序译文一句一译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琵琶行并序译文一句一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琵琶行并序译文一句一译

【赏析导航】

韩侂胄执政后,筹划北伐,提拔了闲置多年的主战派辛弃疾为镇江知府,戍守京口。不过,靠外戚身份及打压对手而青云直上的韩侂胄,此前策划了臭名昭著的“庆元党禁”,在士人眼中,其风评并不好。辛弃疾对其准备发动的北伐也心存疑虑。

此时,登上京口的北固亭 ,极目远眺,作者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这里,曾是三国时吴国设置的重镇,千百年来,江山依然,而雄霸一方的孙仲谋早已逝去。那亭台楼阁,羽扇冠盖,歌儿舞女,如今已成过眼云烟。

夕阳斜照,草木染金,那狭窄普通的小巷,竟然是寄奴刘裕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刘裕统兵北伐。所向披靡,宛如猛虎下山:气势如虹,犹如蛟龙入海。

收鲁豫,复二都,灭南燕,亡后秦……

可惜元嘉之时,形势一片大好,继任者刘义隆迷信纸上谈兵,似乎封狼居胥仓,指日可待。

讵料仓促出兵,反被北魏所乘。

拓拨焘挥师南下,直抵长江北岸,连都城健康都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军队溃败,百姓流离,中原大地,几成丘墟……

最奇葩,拓拨焘在瓜埠山修建的行宫佛狸祠,现在却是神鸦盘旋,社鼓喧阗,袅绕,祭祀不绝——仿佛他不是一个残暴的侵略者,反而成了庇护中原百姓的神祇!

唉!可怜可叹——伤痛,是多么容易忘记!

犹记得,金主完颜亮发兵南侵,扬州大地,烽火连绵,生灵涂炭。我揭竿而起,斩杀敌酋,千里迢迢,奔赴南方。

弹指间,已过去四十三年!

这片热土,怎会没有豪杰涌现?

如今,难道还要问:廉颇将军老了,饭量还好吗?

——这里,涉及到数个历史人物:三国时吴国皇帝孙权,南北朝时刘宋皇帝刘裕、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拨焘,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倘若对他们的历史没有了解,则可能有如坠云雾之感。

孙权经营江东,独霸一方,作者以英雄目之;刘裕挥师北伐,战功卓著,作者是赞赏的;拓拨焘举兵南侵,作者是否定的。这里,还隐含了金主完颜亮的侵略,自然,作者对其是抨击的。

同样的北伐,刘裕在艰难的情况下恢复了许多失地;而刘义隆却在国力强盛之后丢盔卸甲,大败而逃。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自然不同,前者用了“气吞万里如虎”这样的句子,而后者却用了“草草”“仓皇”等词语。

一直以来,辛弃疾都积极支持北伐,并向朝廷提出了许多切实的建议。但在主和派打压下,郁郁不得志,几乎就没有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所以有“可怜白发生”的悲怆之感。

此次复出,虽然也是一方知府,位高权重,但毕竟不是自己喜欢的征战生活。

所以,作者在词中,提及自己率领义军,于金人千军万马中将叛徒擒获,投奔南宋的英雄事迹,也提到赵国名将廉颇的故事。

当年,廉颇虽老,但仍然强壮可用。遗憾的是,被仇人诬陷“顷之三遗矢矣(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暗示其身体虚弱)”,最终被弃置不用。

辛弃疾能文能武,孜孜于收复失地,66岁的年纪,似乎也不小,但他自认为老当益壮,犹如廉颇一样。

赵国不用廉颇,最终大败,差点亡国。

刘义隆用人不当,北伐非但没有成功,反而大败亏输。

辛弃疾在这里隐隐以廉颇自居,言外之意,希望朝廷能让自己征战沙场,而非做一个固守一方的地方官。

当然,最后朝廷没有如他所愿。

第二年,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结果不幸与“元嘉草草”类似,甚至更不如。南宋不但接受了更苛刻的赔款条件,还被迫寄上了当朝宰相韩侂胄的项上人头!

不幸之中,尤添悲凉!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