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部优秀爱国书,爱国书籍推荐经典好书

首页 > 文化 > 正文

100部优秀爱国书,爱国书籍推荐经典好书

01

100部优秀爱国书,爱国书籍推荐经典好书

豆瓣:7.7分

1.魏斐德与史景迁、孔飞力并称美国“汉学三杰”,本书是他关于中国近代的重要代表作,被多所美国大学用作中国近代史教材,价值极高,堪称海外汉学经典作品。

2.本书跳出了大部分近代通史使用的编年形式,先从社会结构开始讲。脉络清晰,详细剖析了中华帝国如何一步步实现建立秩序,走向强盛,陷入困境,再次建立秩序的过程。

3.魏斐德在强调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中华帝制的衰落,超越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冲击一反应”研究模式。

其最重要的着眼点在解释: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内部真的没有出现自发的转变吗?1839年战争以前,中国真的是停滞不前的吗?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找到狂潮到来之前,中国出现社会变迁的内在根源。

02

豆瓣:7.1分

《间谍王》以军统特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量相关回忆录和档案资料,是海外学者最早研究民国特务系统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此书以“间谍王”戴笠的生平全貌及政治经历为线索,主要研究其庞大神秘的间谍王国的发展历程。

作者讲述了黄埔军校时期蓝衣社、立行社等组织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抗战爆发以后"军统"的迅速扩张;同时通过丰富的材料还原了特务培养及行动的历史细节,暴露了这段阴暗血腥的历史。由此,此书也详尽展现了1930至1940年代民国特务制度的发展历程,能够极大地丰富并启发我们对这一时期的民国史的认识。

美国“汉学三杰”之一魏斐德先生的经典之作,历经十年积淀。

海外汉学界首部系统性研究戴笠与民国特务组织的学术著作,叩问中国政治中的暴力、残酷与扭曲。

03

豆瓣:8.2分

曲折动荡的长江三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目前的潮信地带。战争,揭开了十九世纪开始的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阔的太 洋。

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从晚清到民国》,成就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书。

04

豆瓣:8.5分

1940年12月18日,秘密签署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当包括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在内的各大国领袖还被蒙在鼓里的时候,蒋介石却早早地判断德国将进攻苏联,时间是1940年10月21日,也就是说,还在具体签署这项攻苏计划的将近两个月之前,蒋已经提出这一可能,这是一个相当超前的战略预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蒋介石通过国际局势不断变化,一步步印证德国攻苏时间,甚至在1941年6月21日做出结论:“余断定德必于日内攻俄”,而这“日内”的判断,恰好是德国进攻苏联的前一天。

蒋并非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个身陷战争泥潭的弱国领袖,蒋介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国际变局将日本赶出中国,从这个层面上讲,蒋介石还是一个积极的游说者。出于对苏联的本能敌视,蒋曾先后向英美献“上策”,从旁煽动德国进攻苏联,其间充满着无奈和悲凉,所有细节都被邓野一一还原,极具可读性。

05

豆瓣:7.6分

官场“李鸿章模式”:当官既要做事,又要自保。敢于做事而疏于自保,下场往往很惨;精于自保而不做事,只是滑头和饭桶。而李鸿章则是既敢于任事、开创新事业、又精于自保,善于经营自己的势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奏折里的历史世界:奏折是最危险也最神奇的应用文,可以因之高官厚禄,也可以人头落地。奏折是台面上的东西,本书透过“台面”看“台下”,透过奏折的“说什么”,看其真正目的“要什么”。方寸之间,有被忽略了的历史。

一个人和一个帝国: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李氏一生,虽力所能及地推进改革,但终究“不敢破格”;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者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

06

豆瓣:7.8分

从最高统治者到官僚队伍,再到商人和底层民众,1900年的大清上上下下都透着一股衰败相,乌云暗沉,山雨欲来。本书就1900年的大清事迹“切其一片”,一片虽薄虽小,但通过对切片的病理分析,意义却未见得轻而浅。清政府对危机的发生起了什么作用,危机产生后又是如何处理的?战争60年后,社会阶层的变化对此又有什么影响?在这场惊涛骇浪中,官员们又是如何应对的?简言之,本书将视角投射在清政府对危机的判断和管控、新的社会阶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中高级官员对时局的判断和应对之上。

1900年这场巨大的悲剧,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拉开了 20 世纪中国的序幕。义和团成员、中国民众、大臣官员、清政府及整个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近代中国无法忽视的一段特殊历史。

本书以独特的切片视角,取1900年前后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与人物,通过具体事迹、个人命运,剖析晚清政治与社会之病理:质朴民众的爱国热情被用作工具,以圣主为自己做合法性辩护的官场特色,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一再误国,臣子为“圣明天子”做替罪羊……上上个庚子年的病症依然值得认真回顾与深思。

07

豆瓣:9.1分

每个“不可不读”的书单中都有《中国近代史》

一部真正好看又权威的中国近代史!

新增12万字珍贵附录,附赠——中国近代珍贵影像图册,汇聚各大博物馆珍贵馆藏资料,还原真实历史现场。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近代史,以极简的文字讲透了中国战争后近百年间历史的演变、文明的冲撞、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波澜壮阔、通透全面,却又简洁流畅、不偏不倚,学术价值极高。

从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林则徐到李鸿章,从洪秀全到孙中山,本书将战争后近百年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故事娓娓道来,书中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08

豆瓣:9.7分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作者还生动记述了南京安全区里以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南京活菩萨”明妮•魏特琳拯救中国人的英雄壮举。

最后,作者以悲愤的笔触揭露了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占领下的南京、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幸存者的命运等鲜为人知的情节。

这本书是关于这段恐怖历史的权威之作。

09

豆瓣:8.9分

作者齐邦媛的父亲齐世英──民国初年的留德热血青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维新派,毕生憾恨围绕着巨流河功败垂成的一战,渡不过的巨流像现实中的严寒,外交和革新思想皆困冻于此,从此开始了东北终至波及整个中国的近代苦难。作者的一生,正是整个二十世纪颠沛流离的缩影。

作者以逾八十高龄历时四年写作完成《巨流河》,其以缜密通透的笔力,从长城外的'巨流河'开始,到台湾南端恒春的“哑口海”结束。记述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

10

豆瓣:6.5分

如何做人?这个问题很“大”。本书用“小”来作答,如春风化雨,通过角度、布局、笔法各各不同的精彩短章,探悉人生的困惑,以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智慧的省思,带给人开放、积极而平和的人生态度。

王鼎钧一生观察,观察使他成为一个智者。他在未开发、开发中、已开发和现代化的环境里成长,面对沧桑变化,靠着眼睛和耳朵,一支笔和一本随身记事簿,思索、记事,当然他也大量阅读,思与读,使他成为一个哲人。他的人生三书,在台湾已经销售了四十万册,两千三百万人口,每五十人中就有一人读过他的书。

—— 隐地

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忍。

分辨邪正,诉诸良知。

年轻时不要怕,年老时不要悔。

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

随时助人,然后赶快忘记。

注意别人的意见,贯彻自己的主张。

要得到朋友,先要自己够朋友。

—— 王鼎钧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