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下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下一句搞笑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乱花渐欲迷人眼下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下一句搞笑

时下,正值“双减”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全国各地的学校关于语文教学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流派纷呈,各个名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对教学作多元的探索诚然是教育工作中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过多的新观念、新名词、新理念却使平庸如我辈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语文教学到底姓什么?现在看到的是百家姓!语文教学的外衣是什么?现在穿着的是百衲衣!也许,越是多元也就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但我们总要把握一些基本的东西。虽然已经教了20多年的语文,但我却越来越迷惘。所幸的是参加了“江浙名师精品课展示暨‘钱塘之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孙双金老师以他质朴风趣、情智并举的独特教学艺术酣畅淋漓地再现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场景;特级教师王崧舟那以情动人、震撼心灵的新概念作文让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特级教师王红、省课堂教学一等奖获得者虞大明或持重或潇洒的教学风格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魅力;省小语会会长、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的讲座旁征博引,深入透析语文教学的本质,为与会的每一位老师送来了一股清新的理念之风,这次活动使我茅塞顿开,重拾教语文的信心。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总是广受诟病,这种境遇从“满堂灌”时期一直持续到“满堂问”时期,现今到了“满堂读”的新时期,满意率似乎也未见上升多少。目前,在主流视线关注下的语文课堂,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里,师生的课堂行为大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帜下发生和进行。但是从那些经过反复排演并精炼出来的课例里面,我们发现各种华而不实的“新招”亦层出不穷。“乱花渐欲迷人眼”,语文教学的异化现象,时时充斥于语文课堂之中。《如果让语文教师去放牛》这篇文章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如果让一位语文教师放牛,它会拔起一根青草,向着牛群不停地发话:“这是什么草?注意,不要乱说——举手回答。”“你们以前吃过这种草吗?想不想吃?”“好!快速嗅一嗅,告诉我它的气味。”“仔细观察它的样子,看看能分几段,每段的作用是什么?”“告诉我这样分段的理由?”“各段交换位置行不行?比如把根和梢换过来。”“下面,慢慢品尝,仔细咀嚼,用心体会,谁能说出它的味道美在哪里?”

“通过刚才对草的认识,你有什么感受?比如造物主的神奇与美妙;再比如,小草的平凡与伟大。”“在这感受的基础上,你决定将来怎么办?比如,更加热爱——大自然,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下课后,你们不必吃草。昨天,我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拣最肥最壮的草洗净、烘干,切成可口的饲料,分别压在第一个石槽底下,埋在第二个铁槽附近,吊在第三个木槽上方。我相信,只要大家使出牛劲,爱钻牛角尖,就一定吃得又饱又好。”

结果,许多牛都饿死了。

扪心自问:我们是否也在“对牛弹琴”?我们是否也曾“自作多情”?的确,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不乏以上这种种现象,原本很生动,可读性很强的文章,老师们却把学生教得昏昏欲睡。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把精美的语言、文章看作是手术台上的尸体,拿着冷冰冰的刀子,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一部分一部分地支解、解剖,然后对学生说:“看,这是心、这是肝……”把一篇篇有生命力的文章解剖掉了,活生生的孩子们的思维也变得支离破碎。还有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步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对语言文字所附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代替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比如上《猫》,上成了一堂小猫的科学课;讲《看云识天气》,讲成了一节气象知识课;学《比金钱更重要》,变成了思想品德课……例如在教学《太阳》第二课时,有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圆,一个涂红色,标明“太阳”,一个涂上黄、蓝、绿色,标明“地球”。刚一落笔,学生纷纷举手说:“老师你画错了,太阳和地球不一样大。太阳比地球大的多,抵得上130万个地球,也就是地球的130万倍。”那位老师说:“是呀。太阳是地球的130万倍,可黑板画不下呀!现在老师也不想重新画了,你们想想办法吧!”孩子们稍一思索,又如林般举起小手,说:“把太阳扩大130万倍”、“把地球缩小130万倍”、“画上比例尺”……这位语文老师一开始有点像上美术课,既而变成了科学课,上着上着又变成了数学课。这真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生成”是一个广受推崇的概念,新课标实行以来,它更成了衡量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准。于是在一些课堂上,为了体现“生成”,一些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竟成了课堂上的香饽饽,不着边际地胡言乱语也广受欢迎。“课堂生成”要合情合理,并非所有的课堂生成的苗头都值得借题发挥的。如果筛选不当,有时生成的效果也可能会恰得其反。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鹬蚌相争》一课时,其中就有一段广受争议的生成。课堂上学生质疑“蚌夹着鹬的嘴,它们怎么开口说话”,老师抓住这一“意外”的提问,大张旗鼓地组织学生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最后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修改并写信与编辑叔叔对话……

“鹬蚌相争”是中华成语宝库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它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为一代代的中国人提供着精神营养。新课标倡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不等于教师要放弃价值引导。特别是寓言类文章,具有强烈的哲理性、教育性。当学生在解读过程中,提出“蚌夹着鹬的嘴,它们怎么开口说话”这个生成性问题时,老师如获至宝,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过多地纠缠于一个无足轻重的细节的真实性上,让学生又是说,又是写的,丧失了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和教育的大好机会。

课堂是活的,生成是动态的。精彩的课堂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要求我们把握好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度,既要善于捕捉那些闪动着灵性的生成性资源,又不能信马由疆,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当十多年前,语文教学提出抓语言文字训练,当时是有些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过分计较语言文字的意义及运用,“咬文嚼字”遂成教师法宝,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如今光阴荏苒,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显示了从未有过的创新与繁荣——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可谓“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师也是看得“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教师就是注意外在的东西太多了,只求花哨,不求实效,学生被眼花缭乱的外在形式弄得心浮气躁,而应有的感动或体悟却没有真正发生,也就是没能达到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或是震撼,整个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眼下“对话教学”、“诗意语文”、“本色语文”又是那么地“得宠”,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在历经“千万次的问”后,原本朦朦胧胧的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晰。“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最是真。”

二、豪华落尽见真淳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现在语文教学有人为复杂化的倾向,现在的公开课更有追求完美的倾向。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是,越趋于真实的语文教学才是最艺术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真实,不是刻意追求的真实,这儿的真实是一种境界。把课讲得真实些,其实就是去掉一些本不属于语文的东西。把语文课上得真实些,就是不要太理想化,不要刻意追求把课上得顺顺当当,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把帮助纠错的过程真实再现出来。

如有位学生在读《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一句时,把“划过来,划过去”读成了“划来划去”。多次纠正,却仍然改不过来,全班议论纷纷。这时老师是这么引导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读不好吗?因为他没见过大龙虾啊!

(有同学“扑哧”笑出了声,反问道:“没见过就一定会读错吗?”)

师(点了点头):谁见过大龙虾,电视里、书本里都行!

生(抢着答):我,我!

(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大龙虾的模样,甚至有孩子边说边比划起来。)

师:知道了大龙虾的样子,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划过来,划过去”和“划来划去”一样吗?

(学生认真地读起书来,不久,便有人兴奋地嚷道)

生1:我发现了,“划来划去”读起来感觉很轻松,大龙虾那么庞大,移动起来没有那么轻松的,所以要“划过来划过去”(故意拖长了音调)。

生2:是啊是啊,大龙虾那么笨重,不可能“划来划去”,一下子到了这里,一下子又到了那里。

生3:读“划过来划过去”,我不仅感觉到大龙虾移动的速度慢,还觉得他很悠闲,好像在散步。

生4:是啊,课文中不是说大龙虾全身披甲吗?它就像一个大将军在巡逻,“划过来,划过去”,才显得神气!

……

(学生们已经完全沉浸在文本中了,他们快乐地读着,手舞足蹈地表达着。)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的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语文课堂呈现丰富性;师生是课堂互动的两个主体,但他们存在着情感与体验、观察与思维、学识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互动带来了语文教学的多变性。因此,教师既要保持预设的教学进度,又要使教学具有更多的容纳量、灵活性和拓展空间。这时,教师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和即时性。这种动态生成、即兴式课堂的建构及良好发展,不是由教师或学生来控制的,而是对话舒展的结果。在课堂上,师生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师生对话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由此看来,对话中常会有意或无意地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教师要善于倾听,用心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灵光,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支持对话的持续展开和不断优化,建构一个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参与充满创造的活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云:飘摇的语文教学呼唤中庸的语文哲学。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应是语文哲学的大智慧,大圆融,大境界。语文哲学的诸多范畴,如工具与人文、学文与做人、继承与发展、基础与创新、感悟与理解、感性与理性、自主与引导、接受与发现、吸收与表达、文面与文里、诵读体验与默读精思、潜心会文与广泛涉猎、尊重文本与拓展资源、课内得法与课外得益等,都应该归宗于这一元智慧。

的确,语文本来是丰富多彩的:既博大精深,又温情似水;既有情有意,又有感有理;既有精神力量,又有智慧成果;既有最真实的情感世界,又有最丰富的意义世界;既通向最广阔的文化领域,又通向最广阔的生活领域……它可以是光,可以是火;可以是土,可以是山;可以是出鞘的利剑,可以是心底的长歌;可以是无边的芳草,可以是无尽的麦浪……可以吞吐八荒,也可以静影沉碧;可以凝固,也可以燃烧;可以化合,也可以分解……语文是广阔的、博大的、深沉的、变化无穷的;语文是美丽透明的,是温暖湿润的……我们坚信,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必定是一堂回归语文本体的课;一堂富有价值的语文课,必定在“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简约风格中显示几分沉甸甸务实的课;一堂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必定是一堂“双减”背景下轻负高质的好课。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