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征战非洲
中国网9月4日讯作者蔡啸在庆祝‘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向我咨询意见时,让我很惊喜。蔡啸曾与我一同工作在中国外文局,我们经常有业务联系。后来,他转到了央企的国际业务平台,对国际传播和国际经济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还亲自前往非洲,对当地的地理、风土人情有着独到的见解。我对他能完成一部非洲题材的小说感到非常敬佩和好奇。
黄友义先生作为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和国际翻译家联盟前副主席,在该书的序言中如此评价。
黄友义先生(左)和作者蔡啸(右)的合影
黄友义先生感到好奇的原因是因为蔡啸并不是一名职业作家,而是一名有着20多年职场经验的职场人士,并且拥有博士学位。蔡啸自己也说,他在过去的40多年里从未想过要写一部长篇小说,只是突然有感而发开始写作。尽管在学校和职场生涯中,他写了很多公文和论文,但小说是全新的挑战。
《涌动的扎伊尔河》讲述了当代中国人在非洲奋斗的传奇故事,涉及商战、地理、国际关系、金融、社会、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这样的题材并不适合专职作家来创作,因为他们缺乏在这些领域长期职业经验的洞察力和真实感。虽然文笔优美,却难以展现细节的精妙和真实性。
许多职场小说和电视剧关于职场的描写常常流于外行,最终沦为模式化的偶像剧。蔡啸在国际化单位工作了近20年,对海外工作的中国人有着深刻的了解,对国际传播和国际经济也有深入认识。他具备管理、经济、历史、法律、翻译等多个专业背景和丰富的职场经验。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查阅了大量的论文、小说、报道和网络文章,还借鉴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非洲题材的影视剧,并亲自到非洲进行实地考察。
在非洲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种人群,包括国家派驻的外交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特大型民营企业员工以及企业家、创业者和工人等。他与当地政要和文学界人士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非洲最基层人民的生活和他们与中国人之间的互动。
蔡啸还注意到,在非洲有很多人和中国人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甚至下一代的命运。有些人努力考上大学,或者去中国留学,有些人努力学习工作技能,甚至加班加点工作,为了赚更多的钱,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为孩子存上大学的学费。他们和当初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后一样,充满了激情和渴望成功的决心。
正是因为这本书的独特题材和作者付出的努力不同寻常,中央媒体《中国与非洲》杂志选取了《来自远方的故事》作为题目,制作了英文和法文的专题报道。
[图片1]
[图片2]
中国与非洲以《来自远方的故事》为题报道了《涌动的扎伊尔河》。这个故事的起源和背景是在21世纪全球化大潮的背景下,无数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个角落。这些人已经达到数以千万计,其中有两百万人在非洲。他们的身份构成已经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援建活动为主,更多的是以中国企业员工或者创业者的身份到非洲从事商业活动。
这么多年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人在非洲的存在无处不在。在非洲大陆上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铁路和公路项目,以及水利设施和通信基站的建设,这些都有着众多中国人的参与。在刚果共和国,中国公司甚至在原始森林中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建成了该国横贯东西的1号公路”,这是令人钦佩的壮举!
当我们赞叹这些前所未有的成就时,也发现大多数人对于他们的经历和内心历程几乎一无所知。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这个庞大的群体,这些真实的人物与非洲这片热土相遇,产生了无数的故事,却很少有文学作品展示出来。
时代的大潮由无数滴水和小浪花组成,而正是它们的推动使大潮蓬勃发展,否则它将干涸无源。这本《涌动的扎伊尔河》讲述的是大潮中那些翻滚的小浪花的故事,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在非洲所经历的曲折、惊险和离奇,展示了各种人群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酸甜苦辣。
作者蔡啸拜访了赞比亚的少林寺,照片中的人是赞比亚少林寺的僧人释延明。
在小说中,作者大胆地以非洲的中国村为原型,描述了郑和船队后代与当代非洲人和当代中国人在原始森林中的碰撞,并将其融入整个故事,成为一个独特的部分,也表达了作者的浪漫情怀。
故事以中国在非洲蒙特尔国(虚构国家)的油田施工现场遭受大规模武装袭击为开端,导致中方多人伤亡。主角杨舟是一家国有特大型通信企业非洲区的经理,他亲身经历了这场袭击,他的同事和堂弟也不幸遇难。
中国驻蒙特尔大使立即召集了蒙特尔的中国企业开会,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处理善后,随着故事的逐渐展开,情节也开始发展。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出现了中国大使馆的武官、蒙特尔中国商会的会长、退伍特种兵、工地包工头、中央媒体记者、电信工程师、民营科技企业非洲区的经理、蒙特尔政府官员、军官、留学生和叛军头目等各种人物。这些人在外交、商场、职场、恐袭等场合,基于各自的立场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构成了整个故事复杂的脉络。
这本小说以非常真实的笔调,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在非洲这个政治地理环境中展现了人类社会和人性。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普通人在面对使命、事业、爱情、家庭、权力、金钱、仇恨甚至生死时的心态和选择,相信它会给很多人带来启发。
这是一部关于中非关系演变的开山文学之作,绝对值得一读。”黄友义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