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媳妇为中心的四项基本原则_高举以老婆为中心的伟大旗帜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坚持以媳妇为中心的四项基本原则_高举以老婆为中心的伟大旗帜

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坚持以媳妇为中心的四项基本原则_高举以老婆为中心的伟大旗帜

江泽民同志

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作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光辉战斗是江泽民同志一生最好的表达。

面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的严峻考验,江泽民同志稳中有底,率领全体同胞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筹办经济特区,他在1980年数次率团奔赴泰国、斯里兰卡、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为中国迎来举办经济特区的宝贵经验。

江泽民同志(中)

为了人民的未来,江泽民同志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勾勒出三步走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对于我党我国我民,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性都是无可替代的。

可江泽民同志却说“我能有这般的成就,最应感谢的就是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两位贵人”。

他们一人是江泽民同志的夫人王冶坪,另一位便是汪道涵

江泽民同志为何称他们为“贵人”?他们究竟又帮了江泽民同志什么?

在遇到杨开慧之前,毛主席对婚姻充满着恐惧与失望,因为他不接受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一套,毛主席觉得婚姻应该是自由的,是相爱之人的双向选择。

作为清醒者,毛主席始终与封建英勇对抗,而在新中国成立迈入法制新纪元的时候,他不仅领导制定了工会法和土地改革法等一系列法律,还曾两次主持联席座谈商讨婚姻法草案。

毛主席

他提出的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革除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陋习,让婚姻真正成为了可以自由选择的人生大事。

在政治上,江泽民同志坚定拥护毛泽东思想,在婚恋大事上,他也坚定追随毛主席所言的自由,只不过相较于毛主席与杨开慧感情的饱经坎坷,江泽民同志与王冶坪的感情故事要顺遂的多。

因为他们是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

江泽民同志与王冶坪

江泽民同志出生于1926年的8月17日,父母从孔子经典“泽被人民”中为他取得这个名字,七岁之前他们一家住在扬州田家巷的一座大宅子,房子上面有精美的石刻,房子里摆满了书籍和艺术品。

但在七岁之后,江泽民同志一家却从大宅子中搬出,住进了一处较为破落的地区,造成江家经济窘迫的原因是他的祖父去世了。

作为一名颇负才华的学者,江泽民同志在祖父的身上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为未来的人生铺下了可有大为的基石。

江泽民同志

作为49岁从商的尝试者,江泽民同志的祖父在1919年转业从商,因为早年在海上航行,螺旋桨却时常被水里疯长海草缠住的经历,萌生了发明一台能够割断这些水草机器的好点子,他凭此加入了大运河公司,也为江家买下了舒适的宅院。

只不过在江泽民同志七岁的时候,祖父去世了,他一下子经历了经济落差和亲人离世的双重打击,但在1939年7月29日的时候,他的父亲江上青也遭到地主武装袭击,连中数弹后牺牲,家庭最大的指望就成了继母王者兰

她与江上青在1935年9月的时候结为伉俪,自那开始,江泽民同志头顶多了一位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家人,屁股后也多了一位终日“哥哥长哥哥短”的跟屁虫,那便是王者兰的侄女王冶坪。

江泽民同志

两人相差两岁,在彼此成长的每一个节点都没有缺席,在20岁左右的年纪,江泽民同志就读于上海交大,王冶坪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同在一处求学的两人时常见面,渐渐的确定了关系。

据说1947年江泽民同志从上海交大毕业进入上海益民食品厂工作的时候,全厂的人不仅知道他,也都知道他那位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女朋友王冶坪。

江泽民同志与王冶坪

热恋中的情侣总是难舍难分的,王冶坪时常来厂里看望江泽民同志,想说话的时候,两人就热络的攀谈,上至天文下到街边新开了一家铺子都可以笑个不停,工作疲累不想说话的时候,两人就手挽着手,并肩坐在厂里绿茵茵的草地上看太阳。

1949年12月的一个周末,江泽民同志和王冶坪在杏花楼饭店举行了朴素的婚宴,参加婚礼的人员大多都是双方的亲友,证婚人也是江泽民同志的老同学张安铭、王慧炯和唐宗炎。

没有大张旗鼓,没有山盟海誓,但是当王冶坪因为没有吃早饭,脑袋有一瞬间恍惚,再睁眼就看到自己的丈夫拿着剥开的一颗糖果递给自己的时候,王冶坪就觉得“一辈子,就是他了”。

事实证明,王冶坪没有看错人。

在王冶坪身体不好住院的时候,刚开完会自己都没顾得上吃饭的江泽民同志却以最快的速度往医院赶,为的只是亲自给自己老婆喂饭,希望她的身体快好。

江泽民同志

王冶坪多吃一口,江泽民同志都会笑着说“老婆真棒”。

1994年9月江泽民同志带着王冶坪一同赴欧洲访问的时候,他也会在抵达最后一站法国会见总统密特朗时,用英语低声说出一句“我夫人长途旅行有些头晕,能不能请你准备一把椅子给她坐一坐”。

江泽民同志与王冶坪

所有人都说王冶坪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这辈子才得到一个满眼都是自己的江泽民同志,可在江泽民同志的心中,有福的是他才对。

在日常生活中,王冶坪总是妥贴操持家务,生下孩子之后,每天下班就赶回家照顾家庭,妹妹就曾经说“三嫂王冶坪,几乎承担了家中所有的家务”,对于丈夫的饮食和睡眠,王冶坪也总是悉心照料。

江泽民同志

1989年6月,江泽民同志就任总书记,没过多久他带着王冶坪回了上海一趟,接见的时候老同志们说“好久没回扬州老家了吧,给你点个狮子头解解馋”。

“扬州狮子头太肥了,你还吃肥肉啊?对身体不太好。”两句话一前一后的传到江泽民同志的耳朵,他笑着说出一句“那我就不吃了”。

江泽民同志

因为王冶坪的细致入微,江泽民同志始终是健健康康的。她妥帖打理家里,也在社会需要援助的时候第一个举手。

江西省在2001年的11月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因为心忧百姓,江泽民同志是饭也吃不进觉也睡不好,是王冶坪将饭端到跟前,说“饭也要吃,觉也要睡,因为第二天还要工作”。

除却这些,王冶坪也会整理好两大包自家的棉、毛衣悄悄送到社会物资捐助点,并且让工作人员特意嘱咐“不要将自己所捐的衣物挑出”。

江泽民同志与王冶坪

因为这样的种种,在江泽民同志的心中,王冶坪就是贵人,而另一位汪道涵也同样是一位不可被取代的人物,因为他对江泽民同志有知遇之恩。

和王冶坪“同城之谊”不同的是,汪道涵是江泽民同志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

江泽民同志

对于所有中国人而言,1949年都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日子,可对于江泽民同志,他身上却还有另外两喜临门。

一件是他在年底与心爱的女子结婚,另一桩便是他遇见了自己的“伯乐”。

1949年9月的时候,将将上任华东工业部部长的汪道涵来到上海益民食品厂视察,工作进行的很顺利,额外之喜便是他结识了年仅23岁的江泽民同志。

汪道涵

两人一见如故,在日后的交往中,江泽民同志成了汪家的常客,汪道涵和妻子都将他视作为小弟弟,每每都要留他在自家吃饭。汪道涵在江泽民同志的不俗谈吐中认定他将来定是一位能成大事的人,因此在1951年的时候,他将江泽民同志调到了中国制皂厂,担任副厂长一职。

在其位谋其职,汪道涵这么做不占一丝与江泽民同志的私交,而是全然从能力考量,江泽民同志担起了这项大任,参加了与英商代理的谈判,并且扳回胜利一局。

江泽民同志

面对商海沉浮数十年,在中外两界都游刃有余的老手,江泽民同志没有一丝怯意,而是在1952年春天穿着人民装胸有成竹的走进了外滩十八号,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成功接管英商中国肥皂股份有限公司。

等到1953年汪道涵被提拔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副部长,面对为制造重型机械和电气设备集中技术力量的橄榄枝,汪道涵再次想到江泽民同志,将之调往第二设计分局,担任电力设备部门的主管。

江泽民同志(右二)

这一次,江泽民同志依旧做的很好。

1985年是汪道涵上海市长任期届满的日子,在中央物色接班人的时候,副总理前来询问他的意见,他再一次选择了江泽民同志,而当1989年江泽民同志出任中央总书记的时候,已经退休的汪道涵也是送给了他一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对联。

江泽民同志(左七)

对于江泽民同志,亦师亦右的汪道涵对其有知遇之恩,所以他视之为贵人,至于受人中意的江泽民同志,也确实为党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出任上海市市长之后,江泽民同志紧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力夯实上海的改革开放发展稳定,因为有他,浦东才能成为集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为一体的新市区,因为有他,上海市区才采取了每年必须为人民群众办几件实事的做法。

江泽民同志(前排右三)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之后,江泽民同志也不忘初心,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了香港、澳门回归和中国成功加入世贸。在国家大事上,江泽民同志彰显了伟人风范,在自己的生活中,他也做到了永不忘本

恩师顾毓琇在1950年移居美国,江泽民同志每年春节都会给寄贺卡,得知恩师“我现在的年纪是过一天算一天了,希望你能到美国来,让我一面”的期望,江泽民同志也在1997年果断前往,坐在拥挤的长沙发上与恩师一同追忆岁月风尘。

江泽民同志(右二)

面对扬州老家前来的亲人,住宿自然是个问题,身为机关工作人员,江泽民同志当然可以在招待所解决亲戚朋友的住宿问题,但即便收费很便宜,江家也很少使用这项特权。

江泽民同志说“我出的少,国家就得出大头,我不能占国家的便宜,不用麻烦你们,有问题我们自己克服”,因着这样,江泽民同志拒绝了招待所工作人员的好意,而王冶坪也向往常一般去管理科借了被子。

江泽民同志

老家来人不麻烦公家打地铺睡,成了江家不成文的规矩,值得一提的是,江泽民同志与王冶坪总会将二人的床铺让给家中长辈,自己就和亲友们打地铺,一点官架子都没有。

江泽民同志与小平同志也是好友,在1997年2月25日北京举办的追悼会上,看着覆盖着中国的骨灰盒,江泽民同志一早就掏出了手帕,数次擦去眼角悲痛的泪水。

江泽民同志与小平同志

25年过去的11月30日,操劳一生的江泽民同志也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所做贡献太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也愿用一句句的“一路走好”与这位时代的伟人告别。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江泽民同志,一路走好。

江泽民同志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