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早栽培的2种农作物,中国人最早栽培的作物有哪些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中国人最早栽培的2种农作物,中国人最早栽培的作物有哪些

中国人最早栽培的2种农作物,中国人最早栽培的作物有哪些

万亩高粱地,风吹赤浪天。

入秋以来,河南省境内的高粱渐次成熟,仰韶酒业黄河南岸种植的数万亩"红缨子"糯高粱也喜获丰收。

作为我国传统的五谷之一,高粱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酿造原料。如果说,滔滔黄河的存在,成就了岸边一杯杯好酒,那么高粱的存在,与好酒则是相互成就的。

对于一粒红高粱的高质量追求,就是一杯仰韶酒品质的极致表达。

长在黄河边的高粱

高粱(sorghum)又称“木稷”“蜀黍”“乌禾”,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

《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中原)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是古代人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

早在20世纪70年代,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就曾发现过碳化高粱的遗存,至今已有5000年历史。这是我国有关高粱种植年代较早的考古依据,也是较早体现黄河流域高粱种植的考古依据。

从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高粱就在黄河边生根发芽,并繁衍至今。

高粱的作物习性与黄河中上游的生长环境非常契合,其耐旱、耐瘠、生长力强的特点,使其在黄河中上游的山地边缘地区被栽培、驯化之后,成为黄河流域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可以说,黄河流域是最早栽培高粱的地方之一,也是种植这一作物的旱地农业起源的大温床。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高粱经过黄河水的滋养,最终进化为今天的模样。

到了汉朝,高粱普遍分布于黄河流域,成为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粱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讲好黄河故事,保护文化血脉的重要依据。

从粱到酒的华丽转变

一杯美酒,从一粒粮开始。

酒,就是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有乙醇的饮料,它是人类在饮食领域的重要发明。

2021年,河南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出土的小口尖底瓶,检测出谷物发酵酒的残留。经过化学分析,这很可能是以黍、粟、水稻、野生小麦祖等为原料制作的发酵酒。

《礼记•月令》记载酿酒的原料要求曰:秫稻必齐。《周礼》也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六清。"六清"即是黍、稻、梁三种粮食酿酒。

可以看出,黍、粟、水稻、小麦、高梁等作物,自古以来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但在众多的粮食作物中,没有任何一种粮食,能与高粱相提并论。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生产力有限,旱涝灾害频发,用粮食酿酒往往是被明令禁止的。但高粱因其抗旱、抗涝、耐贫瘠,生长能力强,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使得古代酿酒这一生产活动成为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高粱籽粒中含有酿酒所需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以及一点数量的单宁。既能提高出酒量,产生多种香味物质,还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让酒愈加浓厚醇香。

正是因为拥有如此多的优点,这才让高粱成为白酒酿造的天选之粮。从一粒好粮开始,高粱的存在,成就了一杯杯美酒。但与其说是中国白酒选择了高粱,不如说是高粱选中了中国白酒。

仰韶陶融香的养成

高粱之于仰韶彩陶坊酒,是自然的第一重馈赠。

俗话说,粮为酒之肉,好的原粮是酿造一瓶好酒的基础。高粱,作为最适合酿酒的粮食作物,已经成为了中国美酒的灵魂。

为确保原粮的质量,仰韶酒业在渑池黄河南岸建立万亩高粱种植基地,严格遵循统一管理模式,从甄选品种,到统一田间管理,再到统一收割和入仓,从源头确保仰韶酒业酿酒专用高粱的产量和质量。

在高粱品种的选择上,仰韶酒业高标准选用"红缨子"糯高粱,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的优质酿酒原料。经过研究发现,其抗病、抗逆性强,耐干旱、抗病虫、脱粒性好,并且出酒率高,酒质佳,堪称酿酒中的"珍品"。

高粱,对白酒丰富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具有决定作用。在仰韶彩陶坊酒的酿造过程中,仰韶酒业采用"九粮九蒸"特色工艺,高粱在所有原料中占比40%,是仰韶彩陶坊酒最主要的酿酒原料之一。

仰韶陶融香,就是在高粱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小麦、小米、玉米、大米、糯米、大麦、荞麦和豌豆多种粮食,独创"陶屋制曲、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储存"四陶工艺酿造,形成了具有"平衡、协调、圆润"特点的白酒新品类。

从一粒高粱到一杯美酒,需要走过漫长的旅程。在此过程中,仰韶酒业坚持以"粱心"致初心,通过对传统匠心匠艺的不懈坚守,展现着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也讲述着天人合酿的美酒故事。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