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装备工程师待遇_潍柴装配工是干什么的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潍柴装备工程师待遇_潍柴装配工是干什么的

谭旭光执掌潍柴的二十多年间,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书写了一系列“第一”——

创新铸就“中国心”

“潍柴人就是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干别人没干过的事,用最好的技术,做最好的产品!”

“当一个企业拥有别人拿不走、学不会的技术时,才是真正迈向高端。”

“要让干事的人有位子、有帽子、有票子、有股权,让不干事的人一无所有。”

“买设备不如买技术,买技术不如买人才。”

“我只管三件事,其中一件是创新,而且在创新这事上,我本身就要采取新思路。”

——谭旭光

潍柴装备工程师待遇_潍柴装配工是干什么的

□本报记者 张蓓 付玉婷

1977年12月22日,是谭旭光第一次进入潍柴的日子,那年他16岁。一朝入潍柴,一生潍柴人,但有一点他当时不会想到,多年后带领潍柴重振旗鼓并走向世界的那个人,会是自己。

国内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蓝擎发动机,国内第一台大功率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国内第一套自主ECU电控系统……在谭旭光执掌的二十多年间,潍柴从引进学习到自主创新,书写了一系列“第一”,也亲眼见证了中国制造一步步赢得国际尊重的过程。

“潍柴人就是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干别人没干过的事,用最好的技术,做最好的产品!”在谭旭光看来,潍柴提出的目标全部提前实现,从未食言,正是源自创新这一最显著的基因。

持之以恒搞创新

△4月1日,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发动机蓝擎动力,在潍柴二号工厂下线。

4月16日,记者来到潍柴二号工厂,车间一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当日工作量及进度:当天要下线785台蓝擎发动机。半个月前的喜悦,员工还历历在目——谭旭光将红绸缓缓揭下,第100万台蓝擎动力下线。

“发动机是我国一个产业短板,我们的梦想就是把发动机做强。”谭旭光是中国汽车工业40年发展的亲历者与参与者,这一代企业家深知跟跑国外品牌、受制于人的窘迫。2003年前后,经过一系列改革的潍柴正焕发着全新的生命力,科技创新的大幕就此拉开。

历时两年,经历无数艰辛的日夜,斥资逾亿元,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发动机蓝擎动力终于诞生,“外国心”驱动中国车的历史被终结。在此过程中,潍柴培养起一支具备内燃机正向开发能力的研发团队,建立了自己的全套开发流程,此后潍柴的发展一直从中受益。

靠着以蓝擎发动机为核心部件打造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潍柴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评审现场,有评委曾质疑:不就是个搞发动机的吗,有哪些超越突破的地方呢?谭旭光一句话便让质疑者心服口服:这个项目彻底扭转我国缺少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困局,支撑中国重型商用车自主品牌占据了国内99%的市场。

“当一个企业拥有别人拿不走、学不会的技术时,才是真正迈向高端。”总结潍柴多年来的发展过程,谭旭光归结为有潍柴特色的“自主创新+开放创新+一线创新”三位一体创新体系。过去十年,潍柴科技专利达到3000项,每年研发占比超过5%,达到国际领先企业水平。

依托于此,谭旭光带领潍柴成功改写中国商用车市场被外资品牌瓜分的命运,自主研发的高端柴油发动机以180万公里/3万小时树立了全球高速重型发动机寿命的最新标杆,在中国市场潍柴发动机价格比国际知名品牌高10%仍供不应求,还成功进入了欧美市场。

爱才惜才,知才用才

潍柴动力生产车间,随处可见以一线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成果。2008年,潍柴的研发人员只有250人,目前已达5000人。

今年36岁的陈文淼是潍柴发动机技术研究院院长及总裁助理。年纪轻轻就坐上总裁助理的位置,这在发动机这种传统行业很少见。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毕业、来自安徽的他,为何会选择潍柴?陈文淼讲起一个小故事。

“没想到董事长会亲自给我打电话约见面。”在求职过程中,陈文淼接到了在北京出差的谭旭光打来的电话,“会面时间不长,但谭总的自信心和感染力,太让我印象深刻了,恨不得马上就签字。”实际上,当时已经有一些世界500强公司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来到潍柴后,陈文淼不想直接去实验室,主动申请到一线车间干半年,谭旭光批准了。或许从这个年轻人身上,谭旭光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时父亲是车间主任,谭旭光完全能以干部身份直接从事管理工作,但是他却选择进入产品技术中心试验室做试验工人,一干就是十年。

在很多人看来,谭旭光对人才的追求达到了一种极致,“要让干事的人有位子、有帽子、有票子、有股权,让不干事的人一无所有”“买设备不如买技术,买技术不如买人才”……潍柴集团里所有博士,谭旭光基本都叫得上名字。

当然,爱才也不仅体现在高端人才身上。今年54岁的王世杰,从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始终工作在普普通通的模具钳工岗位,但就因为技术好,提前一年定级、出徒,晋升为工人技师,王世杰享受了一系列“破格”待遇,并成了潍柴首个有自己的技师工作室的人。模具钳工以前不属于工匠序列,不能实行年薪制,只能按件计酬,有人提出这方面意见,谭旭光亲自安排专人核实。去年,工匠与金蓝领的划分标准被重新制定,王世杰现在已经是工匠序列的首席技师,一个月能比以前多拿2000元。

在潍柴采访,随便一问就是内燃机行业的专家,他们说收入最高的是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办公条件最好的是技术中心大楼,首席工程师、首席设计师、项目工程师成为人人眼热的岗位。

以开放求创新

“我只管三件事,其中一件是创新,而且在创新这事上,我本身就要采取新思路。”听谭旭光介绍,潍柴的研发中心是“流动”的,哪里有人才,研发中心就往哪儿建,比如为了聚焦新能源业务发展,潍柴已经先后在德国、美国的硅谷、芝加哥、日本东京等地建立了全球研发中心。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他将潍柴的自主创新思路归纳为“三不”原则:“不关门”——以开放姿态利用好世界资源;“不排斥”——积极利用一切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开展自主品牌的建设;“不违反”——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这样的原则下,2003年起,潍柴踏出了引进“外脑”的第一步:和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直接把它建到奥地利的斯太尔,20多位工程师常住于此,保证潍柴能时刻站在世界内燃机技术的前沿。

同时,潍柴还注重同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展开深度战略合作,构建联合创新体。在纽约市中心最繁忙的伊斯特河上,配装了潍柴博杜安发动机的城市轮渡往来穿梭,这是潍柴在收购法国博杜安后共同开发的全新船用发动机,由此得以批量进入技术、环保标准最严格的美国市场;还有与林德液压共同建立的工厂,正以“液压动力总成”推动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升级……

国际大协同效应已然形成:如今潍柴已掌握了游艇、液压、大功率发动机等多项国际尖端技术,单在发动机板块,就搭建起从2升到579升,功率覆盖从30千瓦到10000千瓦的全系列全领域产品。

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下,谭旭光顺势提出了再造一个“千亿级”新潍柴的想法。谈到如何实现目标,他直言没有捷径:“依然离不开把全球最重要的资源、最高端的人才吸引到山东来,把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拿到山东来,真正攻入无人区,站在科技世界的塔尖。”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