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主持总结发言(主持学术会议的致辞流程)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学术会议主持总结发言(主持学术会议的致辞流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班晓悦)7月8-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和新西兰梅西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19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来自国内外11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及高校师生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主持。

学术会议主持总结发言(主持学术会议的致辞流程)

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聂丹在致辞中表示,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学校高峰学科的重要建设单位之一。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新特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急需思考创新发展的问题。首先,做好国际中文教育的顶层设计,兼顾学科与事业发展,构建好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其次,积极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现代化。再次,挖掘国际中文教育传播潜力,把国际中文教育从以教学功能为主,提升到教学功能与国际传播功能兼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后,依托新文科建设,全面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材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此次研讨会应时之需,聚焦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主题,相信此次研讨会能够继往开来,进一步促进北京语言大学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国际中文教育应有的贡献。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宋永波认为,随着各国中文学习需求持续攀升,国际中文教育日益蓬勃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各国各地区中文教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理论创新研究不足、资源支撑不够等困难和问题,这些都对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推动高质量的创新发展,一要健全完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二是丰富国际中文教育办学形态,三要提高国际中文教师队伍素质,四要开发实用、适用的教学资源,五是聚焦理论前沿和教学实践,六是组织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活动。相信本次研讨会能够成为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究领域的品牌,不断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钟英华在致辞中提出,本次研讨会涉及的议题广泛,研讨的内容是当今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重点内容。国际中文教育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会友,通过语言交流,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智慧和形象,也促进了世界多彩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服务。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将坚持社团引领作用与服务意识,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广泛开展交流互鉴,夯实合作基础,更好地满足各国人民学习中文的根本需要,与大家共创、共享、共赢,推动学会高质量发展。

新西兰梅西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凯里?泰勒(Kerry Taylor)以远程视频的形式向大会发来诚挚的祝贺。他回顾了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自2017年以来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在学习者动机、教师能动性、远程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汉语在线教学模式研究、国际中文教育在线平台搭建等领域发表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博士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梅西大学人文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的合作,积极开展更为丰富、更为广泛的合作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次研讨会设有11场主题报告,38场线下分组论坛以及8场线上分组论坛,共报告了457篇学术论文。专家们针对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问题进行了高屋建瓴、宏观系统、深入细致地论述与阐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与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低龄化、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语言教育数智化、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研究、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语法及词汇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的区域国别研究、华文教育研究、国际中文教师研究、国际中文教育技术研究等议题开展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

本次大会设立期刊论坛,邀请《华文教学与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汉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语言文字应用》(按期刊音序排列)编辑部主编、主任及编辑就各自期刊的栏目设置作出了说明和介绍。在互动环节,参会者与各期刊办刊专家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专家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提高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为中青年研究者提出建议,学术积累没有捷径,要研读经典,追踪前沿,站位高,立意远,踏踏实实积累自己的理论素养,产出有时代感的高水平学术成果。

大会闭幕式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姜丽萍主持。在闭幕式上,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治敏对大会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本届会议是历史上线下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会议,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组织了19届,历经22年,会议见证了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事业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大家的学术成长。王治敏总结了本届会议的特点:第一,投稿踊跃、再创新高。学界同仁共享学术成果,内容丰富,交流热烈。第二,观点突出、异彩纷呈。本次大会围绕着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开展了深入交流,大会报告主题观点突出,内容丰富,聚焦国际中文教育行业之关切,对很多国际中文教育的议题给出独特判断,这对于青年学者来说有非常大的启发。第三,搭建平台,建立与期刊主编的直接对话。发表高质量论文是学界广大师生的共同心愿,本次会议设立主编论坛,为青年学者搭建与期刊直接沟通的平台。第四,评选奖项、培育新人,为青年学者提供大会报告的机会。

姜丽萍表示,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学术创新的源泉,专家学者们围绕“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而进行深入广泛地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院始终致力于国家战略发展和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不仅注重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更重视发挥智库研究和桥梁作用,为学界搭建沟通交流的优质平台。研究院将继续与各兄弟院校勠力同心、携手并进,共同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