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一年和三年的区别—援藏三年待遇
“援藏三年,我还有许多‘放不下’和‘舍不得’。”再过没几天,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日喀则市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陈光援藏就满三年了。
采访中,他坦言,想家是必然的,可三年的援藏岁月已经让他跟这片高原热土永远联系在了一起,他将永远珍惜这笔精神财富,这笔财富也将让他受益终身。
陈光(左)与客户洽谈工作
一人援藏,全家默默付出
“家里老大是我手把手带大的,老二出生后,我基本可以说是啥都没干过,但他也知道叫爸爸,每次视频电话一打来,他都会说‘找下老爸’。”二宝贴心的话语总让陈光不禁红了眼眶。
援藏三年,陈光将真情洒在了雪域高原,也对家人充满了愧疚。2017年5月,他瞒着家人悄悄报名援藏。“当时全市邮政系统只有一个名额,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之后一直没有下文。想着未必去得成,没必要让家人早早担心,就一直没同他们讲过。”直到报名两个月后的一天,陈光被告知:他被组织选中了,随时准备出发。
陈光与家人视频通话
踌躇再三,陈光默默打好了腹稿,准备当晚告诉爱人自己即将援藏的重要决定。然而,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当他满怀忐忑地走进家中说:“老婆,我有个事情要跟你讲。”“我也有个事情要告诉你。”“什么事?”“我们有二胎了!”妻子眉飞色舞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让他更难开口了。
“我当时整个人都愣住了。要说不愧疚是不可能的,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我援藏的决心。既然报了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员,绝不能辜负组织的期待。”最终,他说服了家人们,一干就是三年。
一人援藏,全家默默付出。从他踏进西藏的那天起,家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压在爱人一个人身上,对家庭的亏欠感时常萦绕在他心中。三年来,他答应过要多陪陪儿女,却不得不反复失约;也遗憾错过了二宝的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如今,远在日喀则,他能够给家人的就是每天一通视频电话,聊聊近况。
“其实第五批邮政系统援藏报名时,我就萌生了驰援的念头,可那时女儿才三岁。”陈光回忆道,当时犹豫再三后,初为人父的他默默把这个心愿藏在了心里。虽然没有报名,可是想要援藏的念头,就好像一颗种子,种在了他的心里,“这事儿好像一直在心里存着,怎么也放不下。”
把上海最先进的理念带到珠峰上
家人的默默付出、大力支持,使他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援藏工作中。“不远万里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一定要鼓足干劲,为西藏的邮政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勉励自己,既然来了,总得留下点什么。
初到日喀则,人民医院刚开始改扩建,陈光尝试制作的一套个性化邮票和纪念邮折得到了当地的高度认可。而在珠峰脚下海拔5200米的一号大本营,亲身参与“世界海拔最高”邮局的升级改造,更是让他倍感自豪的事儿。
陈光接受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
记者走进陈光办公室时,他正和同事进行着“天上西藏——珠峰主题邮局”邮册的最后校对。采访时,他回忆起第一次去珠峰大本营通宵踩点时的场景,一切都那么历历在目:当晚11时上山后,好不容易解决了缺氧问题睡进帐篷,却发现篷内用于取暖的牛粪烧完了。在一股难闻的味道里憋着气想要入睡,盖在身上僵硬、湿冷的棉被又让他仿佛睡在冰窖一样,整夜都冻得难以入眠。熬到天亮,又因持续的雨水导致无法按原计划进行拍摄,不得不将就着多住了一夜。在山上熬了整整三晚,才完成了选址布点等升级邮局的筹备工作。
“既然要做,就得做得漂亮,要把上海最先进的理念带到珠峰上。”陈光说,经过升级改造后,这座原本绿色帐篷式的主题邮局变得焕然一新。他一边展示着邮册一边介绍说,目前外观选用了集装箱形式的藏式帐篷,整个设计上加入了许多当地民族特色的奇思妙想。此外,还增添了明信片打印机、留言板等沪上常见的互动项目,给当地和游客带去更多海纳百川的奇趣体验,“我希望借此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局的所想所感所悟,都可以留在那儿,成为自己永恒的回忆。”
接力助推雪域高原邮政事业发展
援藏三年,陈光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日喀则市分公司先后担任过四个岗位,尽可能将邮政定制服务等上海经验分享给更多当地邮政人。
而今,让他深觉“舍不得”的是自己一手带起来的“售前、售中、售后”三支团队。“即使回了松江,我们还是会经常联系,沟通一些业务上的想法。”他说,“行业医师”是他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我希望把上海先进的邮政理念带到西藏来,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使这里的邮政业务尽可能地接近上海水平,这是我来的初衷。”
陈光与同事商讨业务
而让他倍感“放不下”的则是结对帮扶的“亲戚们”。援藏期间,陈光与两户“结亲”。今年6月初,他带着生活日用品、驱车上百里公路,进村去“亲戚”家串门。让他欣慰的是,“他们家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基本都要脱贫了。”
尽管援藏生涯快要结束,马上就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但中国邮政的其他援藏干部又将前往,接力助推雪域高原邮政事业发展。陈光深知,只要援藏干部持续接力,西藏的面貌年年会有改变。
■文 王颖斐
■栏目责编 陆佳 许萍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