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海燕成为世纪风王、台风海燕有多可怕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台风海燕成为世纪风王、台风海燕有多可怕

说起与人类打交道最多的天气系统,热带气旋一定位列其中。它们强度不同,脾气各异,有些比较佛系,有些则很有野心。在合适的大气环流场辅助下,这些热带气旋会充分吸收海洋当中的能量,增强实力,甚至能达到历史罕见的程度!当然,这些王者级别的热带气旋影响也通常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历史上的“风王”能强到什么程度!

台风海燕成为世纪风王、台风海燕有多可怕

“风王”的评判标准,还是要看热带气旋的强度。强度越大,中心气压越低,风速也会越大。但是这个风速也是有要求的,首先要看持续的风有多强,还得是台风中心附近风速情况。所以在评判台风强度时,是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作为标准的。至于要取多长时间的平均风速,各国的气象部门会有各自的标准:像是美国是取1分钟平均风速,我国取2分钟平均,日本则是10分钟平均。

但是靠测量风速来评价热带气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当台风强度极强时,有可能会直接吹坏测量仪器,根本测不到当时的准确风速。所以也会通过测定台风中心的最低气压来作为衡量台风强度的标准。另外随着卫星云图质量的提高,现在各国评定台风强度使用更多的是“德沃夏克分析法”——一种根据云图对台风形态、对流强度、云顶温度评分,最终确定台风强度的方法。

不过不管是以哪种标准来评判,提到风王,人们都无法绕过一个传奇的台风——

1979年第19号台风——泰培(Tip)。

台风“泰培”可以说是自全球有确切纪录以来当之无愧的风王,无论是环流覆盖范围还是强度,都可以秒杀绝大部分台风。它的7级风圈直径一度达到2200公里左右,几乎相当于美国本土从南到北的距离!

(“泰培”卫星云图)

更加惊人的是“泰培”极低的中心气压。在巅峰强度时期,“泰培”的中心最低气压低至870hPa,这个气压纪录在全球热带气旋中已经保持了40余年,至今还没有被打破。这也意味着“泰培”中心附近的风速极强,JTWC(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出了高达305km/h(165kt)的中心最大风速,这个速度有多快呢,想象一下平时坐高铁的感觉吧!

按照我们现在常用的蒲福风力登记表的划分,风速达到118km/h(12级)就是飓风级别,风级表最高给出了17级强风(202~220km/h),泰培的巅峰风速显然要远高于此,可以说是风级表也容不下的大风!

由于中国、日本、美国气象部门对于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的测定标准不同,“泰培”巅峰风速值还有一些争议。美国JTWC给的值最大;日本给出的风速值相对低,240km/h;我国给的值是290km/h。无论哪种测定方式,“泰培”的强度在热带气旋中都属于罕见,虽然它在登陆日本时强度已经减弱,但是还是给当地带来了大范围的洪涝灾情。

(“泰培”路径示意)

不过单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来说,“泰培”在历年的热带气旋中并不是最强的,还有好几个风速之强可以与它比肩甚至是略胜一筹的台风。比如2013年的第30号台风,海燕。

在“海燕”鼎盛时期,形状规整,云系密实,有着非常清晰的台风眼,一看就是相当有实力的台风。的确如此,海燕巅峰时期中心最低气压只有890hPa,JTWC评定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170kt(相当于314km/h),已经超过了对台风“泰培”165kt的评价。我国则给出了78m/s(280km/h)速度评价。

(“海燕”卫星云图)

“海燕”凭借着它的低气压,高风速成为了21世纪以来西北太平洋的“风王”。虽然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也得到了JWTC给出的170kt的最大风速评价,但中心气压895hPa还是略高于“海燕”,终究还是没能撼动“海燕”在西北太平洋的风王地位。

与“泰培”相比,我们对于“海燕”印象可能更加深刻。泰培的巅峰时期是在海上,强度有所减弱后才登陆陆地,而“海燕”则几乎是在其强度的巅峰时期登陆菲律宾。当年“海燕”登陆之后重创菲律宾,之后海燕西行之后路径北翘,擦过我国海南岛后登陆越南,“海燕”的靠近也给广西、海南等地带来了狂风暴雨,不少地方的降雨强度同期罕见,同时还出现了河流水位上涨、航班延误、房屋损毁等灾情。

(海燕登陆菲律宾后新闻图片)

成为“风王”的台风往往破坏力巨大,但有些台风即便没有“风王”的称号,强度和破坏力也同样不容小觑。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北半球海温不断升高,“风王”级的台风/飓风频频现身,无论是西北太平洋的超强台风“莫兰蒂”“威马逊”“山竹”,还是东太平洋和大西洋飓风“威尔玛”“卡特里娜”“帕特里夏”,都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同样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加强防范。

笔者:陈山,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气象工程师。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