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大年三十是多少号-2021年的大年三十是多久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2021年的大年三十是多少号-2021年的大年三十是多久

2021年的农历十二月又是没有三十的一年,而2022年的农历十二月是有三十的。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什么的呢?此外,关于有两个春节的说法又是什么原因的呢?

2021年的大年三十是多少号-2021年的大年三十是多久

我们都知道月亮是绕着地球公转的,而地球又是绕着太阳公转的。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平均周期叫作朔望月,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均周期叫作回归年。一个朔望月是29.53天,一个回归年是365.24天。

历法一共分为三大类,即阴历、阳历和阴阳历。阴历以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朔望月)为基础而制定,阳历则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回归年)为基础而制定,而阳历又称公历。阴阳历则把阴历和阳历兼顾,而现在的阴阳历就是我们使用的“农历”

干支历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被称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的时间是365.2422天。一年是365.2422天这个的确来说很准确,但是它却不适应生活的需要,如此就有了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现在阳历通用的是“四百年97闰法”,即每四百年有97个闰年,非整百的年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而整百的世纪之年要能够整除400才是闰年即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四百年97闰法”的优点是简单并且实用性很好,与此同时误差很小(还有误差更小的,但相对不够简单),理论误差很小,理论比实际每四百年多了大约0.12天。

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时间为29.53天,所以古人就把奇数月设为30天,偶数月29天,就是所谓的大月和小月,这样算一年就是354天。后来,古人为了弥补阴历的不足并和阳历保持大致相同,就出现了阴阳历,就是所谓的农历。现在的农历虽然不是严格的奇数月30天,偶数月29天,但奇数月30天、偶数月29天在当今的历法里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这就解释了2021年阴历十二月没有三十,而2022年阴历十二月有三十的情况。而阴历的2022年正好比2021年多了这一天。

现在的农历采用的是“十九年七闰法”,即十九年中有七年是有闰月的。农历无闰月的年份为353至355天,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有闰月的年份为383天至385天,比回归年多19天左右。如果把农历平年看作354天,闰年384天,那么农历和回归年的误差是每十九年大约少了3.6018天。就是说农历比阳历的误差要大一点。但是所有历法都是可以认为调控来减少误差的,农历也不例外。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阳历设定的,二十四节气分布在阳历的12个月内,每个阳历月有两个节气,其中有一个在月初,被称为“节令”,而另一个分布在月中以后,被称为“中气”。节令和中气都在阳历月的特定的一段时间,每年会有所波动,但变化不大。

根据十九年七闰法,每19年将会有228个节令和中气,但是19年却有235个朔望月,而这多余的7个朔望月便是农历的闰月,闰月是没有节气的。(具体看下图计算)

由于农历闰年至少383天,而阳历闰年至多366天,这就说明农历闰年此阳历年至少多17天,而二十四节气又位于月初和月中以后,因此阴历闰年有25个节气,平年有23个或24个节气。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落联盟时期的中国古代人就开始使用阴历和阳历了,中国的夏朝的夏历就是一种阴阳历,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农历”的源头。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一直采用农历纪年,辛亥革命以后为适应当时的需要,才采用公历纪年,直到现在。而春节一词也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才出现的,它始于北洋政府袁世凯执政时期,1914年正式把正月初一过年那一天叫作春节,而春节之前的称谓是岁首、年节、元朔、大年等等。

同时,在古代正月被叫作“春正月”。“春正”即大地复苏,春天来临之意。由于古代人对“春正”的理解的差异,因而就出现了不同的岁首,夏历的岁首就是现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而商历的岁首是在现在农历的十二月的初一,周历的岁首在现在农历的十一月的初一,而秦朝采用的则是,岁首在现在农历的十月初一。而以后的各朝各代的历法的岁首都是采用以上历法的岁首,但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重新启用了夏历的岁首,至此以后,历法虽又几经修订,但是并没有改变历法的岁首,直至现在。

而关于有两个春节的说法,无非是出现闰正月的情况,但闰正月的概率是很小的,接下来五次闰正月的年份在2262年、2357年、2520年、2539年、2634年,这将是很遥远的事。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