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盐场分布图、中国产盐地十大排名
中国有多少个“盐城”?这个盐矿的储量只够人民吃70年。
“信任”不缺盐
在质疑和反对声中,日本于8月24日正式开始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据媒体报道,韩国和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随即掀起抢盐热潮。我们舌头上的五种味道都是咸的。在这次独特的冒险之前,我们的盐安全会受到损害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中国产盐地区悠久的制盐历史。
总体而言,我国食盐中只有一小部分来自海洋。数据显示,我国食盐年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年消费量不足一半,海盐主要用于工业。
更具体的数字,据执行会长从我国盐业协会透露,我国盐中海盐、孔盐、海盐的比例分别为22%、61%和17%;而中盐集团井矿盐公布的数据中,海盐为87%或%、3%,而海盐仅为10%。
图片来源:扬州新闻广播
在中国盐的主要产地井矿盐的背后,还有一长串全国各地因盐而成长的“盐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原盐产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只有山东、江苏、天津是沿海省份,其余都是内陆省份。其中,井矿盐两个主产省份湖北、四川分别生产原盐581.46万吨、473.78万吨。盐都自贡,因盐而发展出独特的“盐邦”美食。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公开数据,全国近90%的原盐用于化工行业,其余消费领域主要包括食盐、轻工业等。
从古代兵家必备的战略食材,到如今走进千家万户的香料,“从天而降”的盐的演变却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而现在,盐都的故事又将翻开新的一页?
01
开始
在人类漫长的制盐历史中,中国是有记载的起源地之一,而海盐则是中国盐业的开端。
据《中国盐政史》记载,“世界盐业以中国为首,中国盐业最早出现于神农时期。苏沙家族最早煮海制盐,被誉为‘盐派’。它包含了中国制盐史上最早的记录。
早在制盐历史的起点,中国最早的盐都之一的潍坊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研究表明,苏莎一家生活在寿光潍坊这一代。有人推测,潍坊产盐的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时期。
时至今日,潍坊仍是中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数据显示,潍坊目前有原盐生产企业28家,盐田总面积429平方公里,原盐年生产能力近千吨。但原来的“煮海制盐”的方法已经不再使用了。据当地媒体报道,潍坊海盐是由数亿年形成并储存在地下的高浓度卤水制成的,与海水关系不大。
潍坊滨海盐场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1637493
沿着我国漫长的海岸线,潍坊留下了一系列美丽的风景。天津长芦、辽宁辽东湾、苏北三大北方盐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盐产区。目前,山东、江苏两省原盐产量仍居全国前列,天津原盐年产量也在100万吨左右。海盐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盐生产的主要来源,而北部沿海地区也贡献了我国海盐产量的大部分。
然而,随着盐业历史进程的继续,海盐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张银河在书中介绍,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矿盐产量快速增加,2005年以后,由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盐田被改造成其他项目用地,海盐逐渐减少。 2010年,井矿盐产量首次超过食盐产量,此后海盐份额持续下降。
海盐产量较多的省份也减少了原盐产量。 2012年至2022年,山东、江苏两省原盐产量分别从1775.26万吨、742.66万吨减少到760.18万吨、593.99万吨,分别下降57.2%、20%。相比之下,湖北原盐产量增长34.5%,四川产量持平。
海盐甚至发展成为盐城发展的“绊脚石”。盐城因盐而得名。该市拥有丰富的城市历史,因为浅滩适合干盐。由于盐的生产,这座城市也拥有丰富的历史。然而,潮汐条件使盐城难以建立大型港口,也限制了城市向大海的迁移。现在,盐城盐生产的重要性已大大下降,应努力在退潮时恢复盐碱土壤,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02
房角石
在海盐“崩溃”的同时,井矿盐成为我国盐业绝对的“基石”。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盐生产商,中国盐业集团年产盐能力超过1000万吨,其中95%是鲑鱼盐,只有4%和1%是海盐和海盐。
所谓湖盐,就是来自地下深处的岩盐或天然卤水的盐。该类盐分布区域广,受气候、天气影响较小,生产能力相对稳定。
中国盐矿分布图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年第1期《战略与决策研究》、《中国盐穴型战略石油储备库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说起井矿盐家族,就不能不提到“千年盐都”自贡。自贡因盐而生。自公元1世纪发现第一口盐井以来,两千多年来这座川南城市的命运就与盐联系在一起。作为“盐都”,与外界的互动也数不胜数。联系提示。1939年,自贡建市。因有“自流井”、“贡井”两口大盐井而得名。抗战时期,沿海盐沼一一沦陷。自贡肩负着“世界盐都”的重要责任,曾经为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供应食盐,成为维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内陆城市之一。
时至今日,自贡依然是产盐大省四川的“最大信任”。用自贡一位官员的话说,“原盐产量占四川盐产量的70%”。同时,自贡推动盐深加工生产和精细化工盐化工产业拓展,建设中国先进食盐日化生产基地,打造食用盐“中国盐谷”。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 图片来源:自贡网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是井矿盐的主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产盐省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四川、湖南原盐产量分别为581.46万吨、473.78万吨、335.11万吨,排名全国第3、4、7位。分别。 。井矿盐是重要的支持者。
与自贡一样,湖南衡阳盐矿、湖北潜江盐矿、江苏淮安等地都有着重要的井矿盐资源储备,都是当地的“盐都”。
十多年前,江苏省盐业局负责人公开表示:“淮安的储量只有2500亿吨,可供开采的储量却高于1300亿吨。江苏人民是筋疲力尽。一切。”每年生产盐约1000吨。十亿吨,一万吨,淮安的可采储量只够江苏人民吃一千年。
8月24日,淮安苏盐酒业、长沙雪天盐业、南昌姜堰集团等一些盐业龙头企业回应称,盐产品全部或95%以上产自井矿盐。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的儒家“根据地”是非常安全的。
03
后退
此外,海盐在我国食盐生产来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顾名思义,海盐是从盐湖中提取的盐或从卤水中提取的盐。主要产地有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等。
根据上述相关数据,虽然海盐在我国盐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不高,低于井矿盐,但并不意味着海盐储量低。
仅青海就有150多个盐湖,被誉为“盐世界”。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储量估计为900亿吨。其中,被誉为“天堂”的茶卡盐湖,盐储量达4.48亿吨,氯化钠含量高达94%,足够人民去任何地方吃饭。国家。 70 年。
图片来源:茶卡盐湖风景区官方微信
从原盐产量来看,2022年青海原盐产量为432.7万吨,位居全国第五。这主要归功于海盐的贡献。此外,2022年新疆和内蒙古原盐产量分别为347.7万吨和131.5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12位。海盐的生产绝对是重要的一环。然而,随着各国不断重视盐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盐湖越来越被视为战略资源。作为世界三大硫酸钠盐湖之一,山西运城盐湖的“逆转”就是著名的例子。据新华社报道,随着海盐和井盐的大规模开发,千年盐湖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停止生产食用盐,转向生产芒硝、无水硫酸钠等化工产品。
相比之下,青海正逐步以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为目标。外界最有名的就是青海盐湖钾资源的开发,支撑了我国50%以上的钾肥自给率。在近日举行的盐湖资源粗放开发与锂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这样描述盐湖的价值:
除钾源外,青海柴达木盆地还存在各种与锂、硼、镁、钠等盐类矿物伴生的盐湖。具有储量大、品质高、类型全的特点。因此,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青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盐湖提取锂是另一个问题领域。一年来,青海盐湖化工投资年均增长139.2%,产值年均增长103.7%。纵向发展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盐等产业梯次,横向连接新能源新材料,争夺国家锂电池材料中心。
青海推动盐湖锂矿产业发展。图片来源:新华社
目前,在青海、西藏等盐湖大产区,盐湖提锂技术已开始形成产能。例如,蓝科锂业和赞格锂业在青海察尔汗盐湖分别拥有年产4万吨和1万吨碳酸锂的产能。
在此背景下,海盐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机遇正在慢慢显现。红盐生产只是盐湖产业链中的一环,其中还蕴藏着很多可能性。从盐粮到工业,越来越多的盐湖省有望由此“玩”起来。
文|杨其飞是钟馗
*图片: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工人正在整理春盐(新华社发) *城市进化原创制作。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