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有哪些特点、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有哪些特点呢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有哪些特点、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有哪些特点呢

2003年,韩国导演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一经上映,引发巨大反响。它获得了第56届洛加洛电影节堂吉诃德奖、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国际艺术院线协会奖、青年评审团奖、金豹奖(提名);第5届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第16届欧洲电影奖环球银幕奖(提名)......连一向对他颇有微词的韩国观众(金基德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导演,韩国很多观众给他贴上了“导演”、“疯子导演”的标签)也在本土主流电影节上给予“厚待”:其获得了第2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环球银幕和最佳技术两项大奖;第41届大钟奖最佳电影奖......

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有哪些特点、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有哪些特点呢

扒姐为什么列举出这部电影获得的这么多的奖项?是因为在此之前,金基德的电影虽然能在欧洲小众的市场里引起一定的反响,在韩国本土以及我国都不受主流观众欢迎,比如其早期的《鳄鱼藏尸记》、《漂流欲室》、《野兽之都》等作品之于韩国、我国都属于禁片。但是《春夏秋冬又一春》的上映,改变了主流观众们对金基德的看法。很多影评人更是兴起了一股研究金基德的电影派别——金学。但是大多数的影评人都喜欢从美学选择、意境营造、人性刻画、超现实主义、开放型叙事、终极关怀等方面解析金基德的电影。这里,扒姐仅从电影元素这个角度尝试带你去了解金基德电影中对符号、意象和象征的运用。

威尼斯带电影节金基德的“第三只眼”

以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为例。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执导,金英民、吴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韩国电影。影片将故事定格在出夏秋冬的四个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里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又一个春天,生生不息......

无处藏身又没有归路的欲望

影片是一部类似于默片的电影——104分钟的片长竟然不超过10句台词。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再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中:四面环绕的群山之中围绕着一片湖,湖心有一个岛,岛上有一座市庙,庙里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

有一天,来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来庙中疗伤,年轻的和尚耐不住寂寞爱上了她。

我们通过这简单的介绍来反问:山是封闭的,将湖团团围住;湖是封闭的,将庙团团围住;庙是封闭的(礼法、道德、宗教的约束),将人团团围住......那么,人心呢?欲望呢?

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显然都被导演仔细打磨、考量,隐喻无处不在,让人浮想联翩。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充满暗示性的道具化成符号、充满象征,汇聚成意象,让人透析无处藏身又没有归路的欲望,从而反思命运的不可捉摸

比如,两边没有墙的门,象征着欲望的约束时要靠主观的自我意识。

比如,绑上石头的青蛙,象征着放纵欲望后的自责和负罪。

比如,真假难辨的药草和毒草,象征着面对诱惑时降低的判断力。

蛇、公鸡、船、猫、鱼、佛像......这些颇有象征意味的道具都被金基德化成了一个个符号,去隐喻人与欲望的关系。

同时非常值得注意一点的是,解析金基德的电影,必不可忽视的一个意象是“水”!从处女作《鳄鱼藏尸记》到《漂流欲室》,再到这部《春夏秋冬又一春》,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同样以《春夏秋冬又一春》为例,春天的湖波荡漾象征着欲望的萌芽,夏天的湖水泛滥象征着欲望的喷发,秋天的波澜不惊象征着欲望肆虐过后的反思,冬天湖面结冰象征着欲望被封禁之后的自我救赎。水是变化无常的,可软可硬、可柔可弱;水也是美好凶险并存的,时而诗意、时而残酷。

金基德选择层出不穷第运用这些颇具象征意义的电影元素,将人和人的欲望剥离开来形成对立,虽张扬但明确——人与欲望的对抗、和解、救赎、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只是,这无处藏身的欲望会有归路吗?

永无休止的轮回

关于人与欲望这个对立的矛盾(至少影片中展现的是),金基德给的解决办法是给它放进了轮回之中。

电影分为四个部分,他巧妙地利用“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讲诉一个和尚“遭受欲望侵袭”的过程:春天——小和尚出于贪玩好奇给青蛙绑上石头、将鱼害死;夏天——少年和尚难不住寂寞跟养病的少女初尝云雨;秋天——中年和尚(还俗)面对妻子的出轨将其残忍杀害;冬天——曾经的小和尚已经变成老和尚,一个妇女遗弃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又成了小和尚......

读到这里我们是否感觉到金基德的电影元素不仅带有浓重的古希腊特色,还颇有我们禅宗的味道——他是在“画圈”、是在“打机锋”、也是在讲故事,但更是在故事之外给我们讲的是人生的哲理,同时也表达了其对人性的关怀。

《春夏秋冬又一春》这部影片自始至终展现的就是人与欲望的对抗,人通过信仰完成自我救赎,人通过救赎之后灵魂得到净化的全过程。

只是这个沉重的话题,金基德依托的是宗教,把这个难题放进永无休止的轮回之中,问题解决了吗?

现实的象征——岛、少女以及爱和占有

《春夏秋冬又一春》利用电影元素表达了金基德对现实的反思:环绕的群山、密封的孤岛、我见犹怜又脆弱不堪的少女、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这些或直指社会、或直指我们每一个单一的个体——它们或他们正在不断地被切割、不断被伤害。

如果少女不闯进小和尚的生活,小和尚又如何获得呢?可是获得爱之后的小和尚(还俗)为了占有又将妻子残忍杀害(失去爱),这不矛盾吗?这当然矛盾!但我们仔细想想:爱和占有深层次上去理解,不正是一对双重矛盾吗?

同时,如果熟悉韩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现实情况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金基德电影元素中的这些符号、意象、象征完全就是若有所指的“刻意而为”啊!(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好像也不能展开)

结语

一部影片的电影元素有七个组成部分:语言、故事、结构、思想、角度、情绪、镜头。如果以这七个元素一一去解析金基德的电影,显然是个长篇巨制。基于此,扒姐仅仅只从符号、意象和象征这个角度尝试去解读。但随着解读的深入,困惑也随之而来:金基德的电影大都结构严谨,怎么随着解析的变得自由松散起来了呢?

其实到了这里,很多小伙伴已经发现了金基德的电影有了“新浪潮”的影子——看似无结构,实则正是电影结构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同时,金基德巧妙地将绘画(本身就绘画出身)、禅学、儒学、心理学等很多学科的东西融合到电影中来。而对于电影元素的选择和运用,只是金基德电影中很小的一部分。它跟意境营造、美学选择、叙事技巧、社会表达、终极关怀等等一起成为了金基德的“必备良药”,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专治不服”!

大江健三郎曾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呼吁:“请关注边缘人!”

在此,扒姐呼吁:“请关注边缘导演!”

我是圈外扒姐,喜欢我请关注我!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