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区建设什么意思—北京两区建设七个组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新京报记者近日从北京“两区”办了解到,北京“两区”建设启动以来,以开放为引领,联手津冀共建区域开放高地,推动机制共建、创新共推、要素共通、服务共享、平台共用,将制度创新纽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营造更加便利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
营造区域科技创新生态
2020年,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成为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构建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原创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多层次原始创新科研体系;组建了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心和知识产权基金,通过“项目+团队”“项目+企业”“项目+集群”等模式,打造项目产业化内生机制;形成了“大学育种、中心育苗、社会育材”的“顶天立地”科研模式和融合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截至目前,该模式下累计实施科研项目213项,具有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项目约占45%,其中11项为首创;121项技术实现了转化;知识产权基金一期累计决策58个项目,累计完成出资2.26亿元,已完成研发并转化项目41个,转化率达到70%。
北京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构建优势互补的高端产业走廊。在天津滨海新区,转动的大风车脱胎于北京的风电技术。北京自贸试验区亦庄组团企业金风科技在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厂区打造了天津市第一个正式运行的分散式风电项目,不仅助力老厂区的绿色转型,也让多余的清洁电能服务于天津市民的生活。此外,京东在天津成立云计算公司,中冶京诚携手河北钢铁打造我国首个钢铁全流程数字化工厂,金风科技在天津供应商超过20家,北京奔驰、京东方、舒泰神等近30家企业在津冀对接了约200家配套厂商。
共筑开放平台,促进要素资源融通
2021年12月20日,大兴机场综保区(一期)正式进入运营新阶段。北京大兴机场综保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跨省域共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2022年4月25日,北京,10辆满载货物的大型集装箱货车缓缓驶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主卡口。图/视觉中国
除了京冀两地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体制外,大兴机场综保区还实现了跨区域市政公共资源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更实现了两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整体统一。截至2022年底,大兴机场综保区已注册企业108家,已完成进出口总值约3.5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860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大兴机场综保区完成进出口额8796万元。未来,大兴机场综保区将打造“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更多的企业将依托大兴机场综保区的特殊监管政策、政策创新成果和开放溢出效应,加速货物、服务、资金等要素的境内外融通和区域资源配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赋能。
建设“京津冀征信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京津冀征信链”是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涉企信用信息征信链平台。北京市以“长安链”作为底层技术平台,通过“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与津冀两地共同建设“京津冀征信链”,实现征信信息的充分共享和有效使用,在京津冀区域内形成数据丰富、产品多元、场景广泛、普惠公平的征信服务体系,为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三地共有9家征信机构“上链”,截至2023年4月,“京津冀征信链”产品调用总量、支持放贷户数均超1000万,助力信贷发放超500亿元,有效服务京津冀三地普惠金融的发展。
京津冀政务服务实现三地互联互通
2021年以来,北京会同津冀两地政务服务部门,在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合推出179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同事同标”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等4种事项类型,方便三地企业、群众办理有关事项。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里,整齐摆放着一排智慧终端,这些“政务服务智慧大脑”不仅实现了云服务的新模式,更大大提升了“跨省通办”的服务能力,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通州组团与天津宝坻、武清和河北廊坊等地打造京津冀跨省份半小时“政务服务圈”。
近两年来的开放协同探索中,京津冀三地还推进了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三地互认、计量技术规范共建共享,首创了京冀跨省域土地征收协商联动模式,搭建了跨区域产业协同平台。一系列的创新成果推动三地打破空间距离,协调步调发展,大幅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喜人。
2022年,京津冀地区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4%,三地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74.1亿美元、59.50亿美元、16.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7%、10.4%、7.6%。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