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家属探亲假 文件、援疆教师探亲假怎么执行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援疆家属探亲假 文件、援疆教师探亲假怎么执行

援疆家属探亲假 文件、援疆教师探亲假怎么执行

与新疆同事的合影

天山网讯 (实习生余舟唱晚 记者程静/文 首席记者刘家/摄)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九江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张玲丽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参与援疆医疗组的一份子,并且是这批医疗组中唯一的女医生。

39岁的她,从医已经16年。自今年2月踏上通往西北方向的列车,一去已经小半年。自幼在南方生长的她,不仅要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待上一年半,用擅长的针灸疗法给当地人民治病,将传统康复针灸医学“结对子、传帮带”,还要克服当地的气候、语言等多重难关。

面对这些困难,她从没说过一句怨言,只是内心的牵挂才是最折磨人的。每当夜深人静时,张玲丽都会拿起手机翻看,担心着年事已高的双亲和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女儿。

援疆女医生张玲丽

水土不服语言不通 刚去一周就瘦了6斤

2月底,当春雨开始沐浴新疆大地,张玲丽和九江市其他3名医生就出发了。“去年底,援疆名单就出来了。”张玲丽说,援疆其实是双向选择,先个人主动申请。而这个过程,她很矛盾。“主要是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作出援疆的决定,她的爱人李先生给了很大的支持。

经过多次转乘,2月26日,张玲丽随援疆团队终于到了新疆南部阿图什市克州人民医院。他们被安排进了不同科室,“一下车就感觉特别干燥。”这里的气候给张玲丽出了第一道难题,干燥少雨的环境让她一直流鼻血,只有通过大量喝水来缓解。衣服放在房间里能自然风干,不用晾晒。那里气候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很大,“早晚相差十几度,每天都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合适。”张玲丽说,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适应。

先期培训了几天,“主要是介绍当地的风俗和忌讳,比如不能说“猪”这个词,洗手之后不能甩手之类的。”3月初,正式上岗,张玲丽被安排在康复针灸科。上班第一天,就非常不适应。“听不懂维语和克语。”在医院,当地患者不会讲普通话。这是张玲丽遭遇第二道关,她只能找医院懂汉语的医生充当临时翻译,“语言不通,完全沟通不了。”每天翻译不固定,有时还找不到,看病过程很费劲。

水土不服,又语言不通,让这个南方妹子到那一个星期就瘦了6斤。今年四五月份,他们还赶上了沙尘暴,漫天沙尘,出门必须要戴口罩,每天喉咙都很痒。

三次针灸治好维族小伙腰突症 高超的技艺赢得当地患者信任

和其他医生不一样,张玲丽所擅长的针灸治疗方法在当地并不受待见。“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可能在维族人眼中,扎针意味着有外来物件进入身体,他们会本能地排斥这种疗法。”但后来的一件事让当地很多患者改变了对针灸治疗的看法。

当地一名30多岁的维族小伙,突然发生腰突症,腰痛得很厉害,已经影响到下肢,不能独立走路。这名小伙以为自己患上了绝症,对生活一下子失去了信心。在家人的搀扶下,他来到克州人民医院康复针灸科治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找到张玲丽。经过诊断,张玲丽决定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才扎了一次针,这名小伙就能自己走路了。“太神奇了。”小伙简直不敢相信,来的时候还要人扶着,现在自己就能走了。小伙子很激动,非常感谢张玲丽。后来又扎了两次,进一步恢复治疗。通过三次针灸治疗,小伙的腰突症被彻底治好了。

此后,张玲丽得到更多当地患者的信任。她给很多面瘫和中风后遗症患者针灸恢复。还记得一位69岁的维族老人,中风后遗症导致肩关节脱位,手臂完全不能动,一动就痛得难以忍受。张玲丽就给他扎针,帮助复位。几次下来,这名维族老人的手可以摆动了,尽管还不能自己穿衣吃饭,但和完全动不了的情况相比,这些恢复令老人高兴不已。还有一位50多岁的维族大妈,中风加面瘫,导致她口眼歪斜,肢体不协调。之前做过很多治疗,但效果都一般。张玲丽就扎颜面部联合肢体一起,一段时间后,维族大妈的症状有所缓解。

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张玲丽在阿图什市,用她全心的付出赢得当地患者的赞许。“我不是当地医生,但他们现在都很信任我,我也很感动。”张玲丽说,只要真心对待患者,不管语言、民族是否相同,都能和睦相处。

传授针灸新式疗法 愿将技艺留在当地

在克州人民医院康复科,那里的医生也有会针灸的。张玲丽的到来,给他们带去了针灸的新式疗法,叫做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是一种经络疗法。它是将人体可吸收的生物蛋白线埋入穴位,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据张玲丽介绍,传统的针灸疗法有个弊端,就是针灸或者点穴当时,外力对穴位产生刺激,一旦针或手指离开穴位以后,对穴位的刺激就随之消失了。例如,当胃溃疡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就采用针灸治疗在患者“足三里”的穴位处扎一针,即刻就会缓解疼痛,但是起针后,疼痛依然会发作。后来医生就把一根针埋在病人的“足三里”穴中,让它长期刺激穴位,这就是最初的穴位埋藏疗法。从这个角度讲,穴位埋藏疗法是一种长效针灸疗法,弥补了针灸原有的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陷。

每次,张玲丽采用埋线疗法治疗患者时。当地针灸医生都会站在一旁。“他们现在看的比较多,能上手的人还不多。”张玲丽说,她要在回九江前,把这门技艺留在当地,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这种复合性治疗方法。

说来也很有意思,就是这样看病交流的过程中,当初觉得极其难懂的维语,现在张玲丽也能简单说上几句,比如:痛不痛?扎针。

出门方知“家,如此令人思念” 女儿生病没上课牵挂折煞人

援疆的生活,张玲丽用三点一线来形容。每天就是医院、食堂、宿舍。由于有时差,他们每天早上10点上班,晚8点才下班。每天回到宿舍后,张玲丽都会想家,想女儿,睡不好。张玲丽说,女儿现在12岁,正是小升初的阶段,有些叛逆。

有一天,张玲丽正在给一名当地患者看病。女儿老师打来电话,“老师说女儿已经2个星期没有去学校上课了,问我怎么回事?”张玲丽当时就急了。她觉得很奇怪,女儿晚上经常给她打电话,从没提起不上课的事儿。后来,张玲丽打电话问她爱人才知道,女儿每天早上上课前,都说肚子痛,就这样2个星期没去学校。这个消息让张玲丽更着急了,“我爱人对女儿比较宠,最后,我打电话给家里亲戚,发动很多人来做女儿思想工作。”没办法,当时张玲丽很想回来,但却回不来。

7月下旬,援疆快半年了。张玲丽和这批援疆医生一起,探亲假回到九江。“黑了,也瘦了。”这是张玲丽婆婆看到儿媳的第一句话。而张玲丽看到女儿,也快认不出来了,“女儿长胖了,饮食不健康。”在九江的这几天,张玲丽每天都给家人做饭、陪家人。

出远门后才知道,家是如此令人思念。而7月底,张玲丽又将踏上往西北方向的列车,继续她未完的援疆事业。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