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2年GDP数据分析—2010—2022年gdp数据分析
随着西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的全面推进,加之此前已经通车的西成高铁——位于中国西部的三座城市: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发展态势,逐渐成型!
高铁的驱动
西三角在逐渐成型过程中,铁路交通尤其是高铁,对区域的合作交流作用最大。
目前,成都、西安之间,已有西成高铁(客专),于2017年全线通车运行。
西安至重庆的西渝高铁,正在加快建设过程中。
成渝之间,已有成渝高铁、宁蓉铁路、“成自宜+绵泸+渝昆”组合式高铁、“成自宜+渝雅+成渝”组合式高铁等,另外,成渝中线高铁正在加快建设过程中。
先看西安-重庆高铁。
10月7日,由中铁二十局集团承建的西渝高铁康渝段向阳二号隧道2号横洞喜迎重要突破,掘进施工成功突破1000米大关,这标志着西渝高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未来西渝高铁的顺利通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向阳二号隧道地处达州市宣汉县。该隧道全长12673米,最大埋深1150米,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共穿越8处向斜、7处背斜和1条断层等次级结构,是高瓦斯Ⅱ级风险隧道,为标段内控制性及重难点工程,也是西渝高铁的重要隧道之一。
西渝高铁横跨重庆、四川、陕西三地,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通道网中京昆、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73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分西安至安康、安康至重庆两段建设,同步建设西渝高铁与郑渝高铁间连接线。西安至安康段正线全长171公里,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5年;安康至重庆段正线全长478公里、西渝高铁与郑渝高铁连接线正线全长90公里,建设工期6年。
再看成都-重庆高铁(中线)。
成渝中线高铁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在规划层面,该高铁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意味着已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在实施层面,该高铁已经进入施工阶段。
成渝中线高铁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第三,我们来看西成高铁。
西成高速铁路是中国一条连接陕西省西安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的高速铁路,全长658千米,设计最高速度为250千米/小时。
西成高速铁路穿越了关中平原、秦岭山区、汉中平原和大巴山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中国国内在建的最具山区特点的高标准现代化铁路。尤其线路途经的陕西境内段,地质地貌十分复杂,为全线设计、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区域。
西成高速铁路陕西段工程以桥隧为主,桥隧比高达92.1%。穿越秦岭山区地段线路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高达127千米,桥隧比高达94%。全线10千米以上特长隧道共有7座。
该铁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两地之间的交通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使陕川两省形成了一日经济圈。同时,该铁路的建设也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比如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高等等。
从地图上分析可以看出,以西成客专、成渝中线高铁和西渝高铁三条高铁线路(上图红色示意图),串起成都、重庆和西安三城。待建设中的西渝高铁和成渝中线高铁建成通车之后,三城之间的沟通,将无缝衔接。
“西三角”届时也将真正名副其实。
三城全面发力
在过去20年里,西三角的这三座城市,均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从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来说:
成都位于秦岭以南,四川盆地西部,属于典型的南方气候。夏季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冬季没有暖气,阴冷潮湿。
重庆同样位于秦岭以南,气候相对成都来说,夏季更为炎热,但相对更为干燥。
西安位于秦岭以北,属于典型的北方气候。夏季天气炎热,冬季空气干燥,室内温暖如春。
从经济角度分析:
在经济发展方面,成都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的重要门户,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成都具有国际竞争力。
而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重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重庆的发展势头强劲。重庆拥有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成为整个西部地区的物流枢纽。
西安的经济总量位列西部地区第三,主要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同时,西安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但分析从2020年到2022年的发展数据,事实上,三城的增速相差不大。但明显,西安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与成渝双城。
如下表(单位:亿元):
在教育方面,成都、重庆、西安都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成都和西安有多所国内顶级高校和研究机构,而重庆的高校数量也相当可观。
成都市有58所大学,包括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58所本科学校,其中包含29所本科学校和29所专科学校。
重庆市有72所大学,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3所双一流高校,以及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一、二、三本高校。其中本科学校28所,专科学校44所。
西安市共有64所大学,其中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等45所本科大学和19所专科学校。
西安丢失了“十年”
但是,我们在分析西三角三城时候,均在叹息,在过去20年中,西安由于地域等多种因素,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同样以三城2010年、2015年、2022年的GDP数据分析。在2020年,西安为3241.49亿元,比之成都的5551.3亿元、重庆的7894.24亿元,相差仅为2309.87亿元、4,652.74亿元——而这一数据到2022年,则扩大到9,330.99亿元、17,642.52亿元。
这一差距不是仅仅靠经济后发等措施能够追得上的。
事实上,按照民间说法的“西咸一体化”,将咸阳的数据加上,也是望尘莫及。2022年,咸阳实现GDP仅为2817.55亿元。
相比较之下,在2010年,成都与重庆的差距为2,342.94亿元;到2022年为8,311.53亿元——这一差距对比之下,民间很多人在对“西三角”这三城的发展来比较,戏称“西安发展丢失了十年。”
GDP数据差距具体如下表:
我们在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是,一是西安的市场规模和经济腹地,相较于成都对于四川、对于整个西部的市场均有辐射和影响之外,西安的经济腹地和发展空间有限,同时地处内陆,与国际市场相距较远。二是在人才吸引和留存方面,由于自然地理位置、生活宜居度等方面的局限,尽管西安的高校数量众多,但与成都、重庆相比较,其留存和吸引高端人才仍旧存在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