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视频大全100个—赶海视频大全100个字数
最近赶海视频在网上很火,那些网红博主在大海边直播,随手一捞就能捞出大量的海鲜,似乎那些海鲜就是专门奔着主播来的。这些捞上来的海鲜不说自己吃,就是自己拿出去卖,恐怕也能卖个好几百块。
盛况自然吸引了很多内陆人也加入了这个赶海“风潮”,一时间海滩上都是齐备各式工具的人群,像赶集似的,好不热闹。然而,他们之中满意而归的又有多少呢?恐怕结果惨淡无比!
赶海其实是一个和内陆人想象的有很大差距的活儿,有记者就曾采访过一些赶海主播,并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所谓赶海,就是一群人拿着小桶,赤脚蹒跚的跑到海边,拾捡那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有时候是贝壳,有时候海螺,更有甚者,还能捡到一些皮皮虾。
当然了,能不能捡到这些海货,全凭运气,毕竟大自然的东西谁能说得准呢?有时候你在海边忙活一下午,几乎一无所获,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海边赶海的时候,几乎是每次出征必有收获。往往半个小时下来,就能收获一桶鲍鱼、扇贝,他们就是赶海主播。
很多人可能会问了,这些主播的赶海实力真的有这么强吗?难怪自己经常捞不到货,原来都被他们给捡完了。其实这还真不是人家实力强,而是你被他们给忽悠了。有记者就曾去海边采访过一些赶海主播,并从他们身上得知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比如青岛就有一位记者,去海边蹲守数日,终于勘破了赶海主播的流量密码。
那天记者正在滩头和一位主播交谈,说自己也想学习如何做赶海直播。那名主播说赶海直播这玩意儿有很深的门道,需要考虑天气、海滩背景、人员流动等多种多样的因素。如果你想学,可以先交两万元培训费,到时候自然把这些技巧都传授给你。
记者一听这就是个“卖铲子”的导师,于是便停止了话头,继续寻找下一位赶海主播。在寻找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场面。直播的过程中,一位工作人员在前面放海鲜,主播则跟在后面捡。一边捡还一边推销自家的产品,可以说是做到了赶海卖货两不误。
正当记者想要上去采访工作人员的时候,没想到被一位保安大叔拦住了。那名保安大叔声称,这片海域已经被清场了,要玩就去其他地方玩。无奈之下,记者只能换个场地继续采访。
在此之后,记者遇到了一位热心的主播小陈。小陈目前粉丝量只有3万,但他也干起了赶海主播。虽然没有像之前的主播那样夸张放海鲜,但也偶尔会将捕捉到的海鲜重新放置在一处地方,然后继续“捉”回来。
据小陈透露,这一片海域已经被几家直播公司给承包了。那些工作人员动不动就清场,搞得当地民众不厌其烦。他们之所以需要清场,主要是有两个顾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放置的海鲜被其他人给捡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被人。毕竟做网络主播这个行业,在网上的名声极其重要。一旦被人揭发透露,那接下来就别混了。
为了不让网民们看出来,这些赶海主播还统一了口径,说自己是在一个叫竹岔岛的地方赶海。因为那个地方人比较少,海货丰富。
不过即便是像竹岔岛这样物产丰富的地方,也没法给主播们提供如此巨大的收获呀。在那些主播们直播的时候,经常是走两步就发现了一只大龙虾,再走两步又看到一个大鲍鱼;如果再继续往前走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帝王蟹,这根本就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而且很多网友也发现了主播赶海时的漏洞。比如在北方的那些海域,居然会发现三文鱼和八爪鱼,这明显不符合逻辑。要知道这些鱼都是热带水产呀,你从青岛挖出来,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更有甚者,居然在赶海的时候抓到了青螺和鲫鱼,这不摆明了打脸吗?青螺和鲫鱼这都是淡水生物,你从海里面捞出来,这是欺负粉丝没有常识吗?
其实吧,关于这些东西,倒也不是因为粉丝没有常识。而是赶海这种行为,激起了很多人年少时的情怀。根据一位被采访的人员透露,她的老公就爱看这种赶海视频,而且他老公也知道这玩意儿就是假的。但即便是假的,也依旧爱看,不为别的,就是单纯图个乐呵。
由小见大,从这名女士的老公身上也能推测出,现在大部分看赶海直播的粉丝,都清楚这个就是假的。毕竟像半小时搞一桶海鲜这种操作,几十年的老渔民也做不到,但他们就是爱看。
因为久居城市森林的他们,长期在办公室和车间里待腻了,也想体会一下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现在好了,有人专门为此做了一个直播,可不就拉近了网民们的心。
当网友们纷纷涌进直播间的时候,主播们再趁机卖一波货,赚了个盆满钵满。双方各取所需,可以说是很和谐了。
不过有一说一,有些网民确实也比较单纯。尤其是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们没有体验过真实的赶海生活,以为赶海就像主播们表现的那样简单。然后就有样学样,买了一大堆装备武器,在直播间和主播们学习了一大堆赶海技巧。来到海滩边后,连一只虾米都没有看到。
到了这个时候,有些人还心有不甘。于是打算像主播一样,在海滩上撒一包盐,企图把蛏子给逼出来。等了老半天后,别说是蛏子了,就连气泡都没有。最后这些人只能垂头丧气的回去,带着满身泥泞,提着一桶沙子爬上了岸。
当然了,针对这种情况,有生意头脑的人又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赶海园。简单来说,就是把各类海产品全部放到一个人工沙滩,然后让顾客们付费赶海。不得不说这个创意还挺善于抓住人心。
有些人在赶海失败后,硬是花费大几百前往赶海园,疯狂捡一桶螺狮,以解当年赶海失败之恨。不过这些螺狮最后称出来的价值,可抵不上赶海园那几百块的门票。但这也无伤大雅,还是那句话:我赚了钱,你开了心,双方互有所得,快乐又美好。
既然赶海这么难,那真实生活中的赶海又是怎么的呢?记者随即采访了家住青岛的渔民老徐。老徐从事水产养殖业多年,期间也经常赶赶海,捞点外快。在他看来,赶海这种行当,收获多少全凭老天爷说了算。
有时候潮水涨来,那些潜藏海底的扇贝、蚌壳纷纷被冲上来,这时候就收获颇丰。更多的时候则是寥寥无几,有时候赶海好几个小时,才能捡到一小筐螺狮。
第二天老徐就带着记者体验了一把传统的赶海。只见老徐穿着连体裤,扛着十几斤重的箩筐和铁耙子,在礁石里到处翻找。半天过后,老徐找到了几斤小螺狮,还有几个贝壳。老徐说这次收获还算不错,足以充当一顿晚饭了。
记者为了体验一下原汁原味的赶海,也下到海里进行搜寻。找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几个小螺狮,这也让记者深深体会到赶海的不易。赶海结束后,老徐带着记者回家制作了一顿美味的碳烤螺狮,并述说着这些年来赶海的感触。
总的来说,赶海这项传统手艺,在年轻人眼中已经不再流行。大多数人往往都是图个热闹,才偶尔过来赶个海。更多的人则是看看直播,寄情于山水之间,享受主播带来的视觉盛宴。
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赶海的收益已经大不如前。人们没必要像以前一样,在大海里刨食。另一方面,人们在城市里呆久了,也渐渐失去了赶海这种本领。很多人赶海之后没有半点收获,自然就对这项活动失去了兴趣。
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赶海就渐渐变成了一种“云上的活动”,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赶海能依旧被人们所热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