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移动公司管员工吃住吗_成都移动公司正式员工待遇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文 记者 王春胜/图
疫情是磨难,也是商机。
河南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自疫情发生以来,先后研发了两款产品,第一款产品供国内6个省、23个地市免费用于实名登记;第二款产品是人脸识别无接触测温,目前已销售近2万台。
业内称,2018年时,在AI技术应用中,人脸识别还只处于第三梯队,疫情的发生,唤醒了互联网企业争相开发这个市场,今年,人脸识别有望进入人工智能运用的第一梯队。
3月30日,晴,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楼下的紫荆花开得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乘电梯到14楼的办公室,先看到的是几个有点干瘪的苹果。
中软高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李永杰有点不好意思,笑着说这是春节期间值班时吃剩下的。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年的春节变得有点非同寻常。
1月26日,正月初二,李永杰陪着爱人孩子还在驻马店的岳父家。当天下午,他即安排7个研发人员在家着手研发战疫相关产品。第二天,他返回了郑州。
1月30日至2月29日,作为公司的总指挥,他开始了长达一个月吃住都在办公室的生活。
“不能回家,公司又不能开火,只能吃方便面和苹果。”李永杰说,当了一个月的“苦行僧”,他有了三个收获:开发了两个战疫产品,也瘦了十几斤。
“李总,货发了吗?客户着急要。”采访时,李永杰的电话响了。
挂了电话,李永杰称,来电的是深圳的一家企业,让公司给发50台人脸识别测温仪,对方是生产安检机的,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目前国外订单较多,他们准备把中软高科开发的人脸识别测温仪安装到安检机中。
人脸识别测温仪,是李永杰当“苦行僧”的三大收获之一。
该产品由中软高科和中电48所自今年2月1日联合研发,主要用于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时给员工进行无接触测温。
产品一经推出,即受到业界关注。目前,公司已累计收到国内外订单十几万台,但由于疫情期间原材料采购困难,比如部分元器件需要进口,部分元器件成本从1000多元涨到1万多元等,最终只接了近2万个订单。像河北省政府的2万台、广东移动的5000台等订单,就泡汤了。
这2万台的订单,和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从销量还是销售额看,都增长了3倍多。其中,国外的订单占60%,几乎全是新客户。
疫情,对于没有准备的企业来说,是磨难,而对于有准备企业来说,就是商机。
现在,我们扫一下码,只要显示是绿色,即可进出小区、乘车、入园等,很方便。
中软高科在这个系统开发上也有贡献。
2月10日,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在发布会上称:“技术支持很重要,我在这里也恳请一些大的网络公司,比如腾讯、阿里巴巴,能不能开发一下社区公共软件,提供给社区工作者使用,用来尽最大可能避免近距离接触发生交叉感染,这样比捐出10个亿还要管用。”
随后,阿里回应称,阿里云将联合支付宝、钉钉推出免费的智能社区疫情防控小程序,可以帮助社区一线工作人员完成出入登记、健康打卡、疫情通知等。
李永杰称,当意识到通过笔和纸进行登记有交叉感染风险后,中软高科已于1月27日(正月初三)成立了“实名战疫,谁啊whoa登记”公益项目开发组。1月31日,中软高科推出了第一版“实名战疫,谁啊whoa登记”系统,这是一个全场景多融合的解决方案,可用于社区、学校、企业等实名登记,可追溯人的行踪。比阿里开发的钉钉健康打卡还早了十几天。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甘肃、辽宁、山东、山西、湖南等6个省,以及河南郑州、信阳、三门峡等23个地市上线,每天使用人次超过了100万,该系统由中软高科全部免费提供。
李永杰说,这是他当“苦行僧”的第一个收获。
上述提到的人脸识别测温仪则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延伸产品。
而为了研发这两款产品,这两个月内,李永杰拆解了十几部手机和2个平板电脑。
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梧桐园区运营中心副主任周大鹏称,疫情期间,中软高科迅速研发了两款抗疫产品,印证了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技术过硬能力以及业务拓展能力。
为此,园区把中软高科上报到了国家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并顺利入选。
中软高科的行动,还带动了行业发展。
李永杰称,公司原来在深圳有个研发团队,2017年因为某些原因撤离,但今年因为疫情而推出新产品后,迅速被深圳那边获悉,短时间内,当地即涌现出了30多家企业开始研发人脸识别测温系统。
“业内有评价说,是我们唤醒了人脸识别在疫情中的运用。”李永杰说,若真如此,他觉得与有荣焉。
2018年,台湾品友互动市场战略与规划副总裁丁玉青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AI技术应用出现了三大梯队,其中,国内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机相关技术位居最前列;语音识别、聊天机器人等位列第二梯队;位列第三梯队的则是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
今年,因为一场疫情,人脸识别的应用被提到了和无人机同样的高度,或有望进入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第一梯队。
(编辑 吉倩倩 首席编辑 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