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盐场生产海盐的有利条件—长芦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这个味需要很多种调料达到,那其中有一项就是我们每天日常生活的调味品——“盐”,人体每天都是需要纳入一定量的食盐。那我们的食盐来自哪里呢?那就是来自中国四大盐场:长芦盐场、辽东湾盐场、莱州湾盐场、淮盐产场。而长芦盐场就是四大盐场之一,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有最为悠久的历史。
盐场
长芦盐场由长芦汉沽盐场、长芦海晶集团、长芦大清河盐场、长芦南堡盐场等组成。其中长芦汉沽盐场的前身是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的芦台场,芦台场的盐砖,为明清两代皇室唯一御贡盐砖,并且是首个成为中华老字号品牌。
“广不如浙,浙不如淮,淮不如长芦。”长芦汉沽盐场所产海盐肌理如玉,晶莹如雪,早在明代便因晶莹洁白,获得“芦台玉砂”的美誉。
日落下的盐田
在古漳河沧州境内,有很多的芦苇,故名长芦。明朝时期,在河北沧县长芦镇就设置了管理盐课的转运使,管理河北海盐的生产和管理。到了清代以后,这一机构转移至天津,却袭用旧名,一直称作为长芦盐区。这里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合生产海盐,在渤海湾,总共全线有387公里的长芦盐场。
长芦盐场七彩盐田,像是调色板
而正因为长芦盐场的发达,海盐的质量品质都上乘,生产的海燕都往皇家供应。因此,将海盐从渤海湾通过内陆的河流运往京城,以致于在天津新开河一带都有盐坨村,而形成了现在的盐坨公园,在公园里可以了解到千年的盐场文化,盐坨公园的六颗桥柱上分别刻有“淡载运卤”、“刮盐摊晒”、“起运散盐”等盐文化浮雕,揭秘了盐是如何制作的。
长芦盐田
长芦盐场每年生产的海盐占全国盐的总产量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