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乘组”重返地球:三把“钥匙”解锁“回家路”
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圆梦乘组”三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成功返回地球。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完成了四次出舱活动,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试验奠定了基础。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为中国空间站研制的中继终端、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天线网络为三名航天员的“回家路”保驾护航。
(资料图)
回家前——航天员及核心舱状态尽在掌控
在“回家”过程中,航天员与地面的联系以及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情况都是地面的科研人员最为关注的事情。
西安分院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研制的中继终端是空间站与地面建立通信联系的重要通道,了解航天员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生活的状况、与地面的通信以及地面对天和核心舱的测控均通过中继终端来实现。
此外,西安分院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研制的仪表计算机应用软件可提供核心舱各个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航天员的身体状况,隶属于核心舱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仪表计算机应用软件是整个核心舱的“智慧大脑”,与核心舱有关的所有信息都需要汇集到仪表计算机应用软件,最终通过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传回地面,供地面的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分析。
归途中——“太空天路”“太空APP”全程助力
当航天员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入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后,“圆梦乘组”就即将踏上“回家路”。
由西安分院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研制的中继终端在返回前的几天正式开始工作。中继终端通过与天链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搭建了信息传输的太空通道。地面与飞船、航天员的通信,地面测控信号的传输都需要通过中继终端搭建的“太空天路”来完成。当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的时候,安装在推进舱上的中继终端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在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地面测控站通过计算飞船返回控制参数,控制飞船的顺利返回。为进一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飞船系统设计了在轨自主应急返回的救生方案。假如一旦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由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作为航天员的“太空APP”,可以进行轨道预报,并通过神经网络计算落点的控制参数,寻找优选落点,实现飞船在地面测控通信网之外自主应急返回。
此前,“神舟家族”的多名“成员”在轨飞行期间,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针对自主应急返回进行了多次在轨验证,落点计算结果准确无误,充分验证了这一技术的可靠性。
到家后——天线网络指引搜救方向
西安分院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研制的天线网络是航天员与地面建立联系的重要信息通道,所有与地面建立联系的信号都必须通过天线网络进行分类、过滤和传输。
当“神十五”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家园后,如何迅速找到返回舱和航天员成为地面搜救人员最关心的事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天线网络要在飞船着陆后,通过开关选择接通朝向地面上方的天线,确保地面的搜救人员可以通过天线网络来找到返回舱。
天线网络负责为通信信号、测控信号、定位信号、搜救信号建立独立通路,保障其传输的稳定和通畅,搭建神舟飞船返回舱与地面信号传输的重要通道和桥梁,有效地确保了飞船和航天员安全顺利“回家”。
西安分院表示,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的空间站建设任务中,西安分院为空间站各飞行器研制了中继终端、仪表计算机应用软件、天线网络,为空间站的建造和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与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