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三代”打造“鱼菜共生7.0” 在大陆发展智慧农业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台湾“农三代”打造“鱼菜共生7.0” 在大陆发展智慧农业

中新社重庆10月26日电 题:台湾“农三代”打造“鱼菜共生7.0” 在大陆发展智慧农业

作者 张旭


(相关资料图)

皮肤黝黑,满脚的泥,腰间挂着大水壶,两部手机不断有电话进来……近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的“鱼菜共生”基地施工现场,台湾“农三代”赖拉汗忙碌着。历经多年试验、数月打造,300余亩基地初见雏形,正待投放鱼苗。

图为10月19日,航拍初见雏形的“鱼菜共生”基地。(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我‘登陆’近20年,早年在大陆开物流公司,为我现在实现农业梦打下了基础。”赖拉汗成长于台北,父亲和爷爷均从事农业研究。受家庭影响,他对农村农业发展颇有想法。经多年探索、实验,赖拉汗决定用“鱼菜共生”项目投身乡村振兴。

图为10月19日,在“鱼菜共生”基地的鱼苗孵化区,工作人员正在给鱼苗喂食。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在赖拉汗看来,“鱼菜共生”具有从1.0到7.0的七个不同版本。其中,1.0是鱼和菜在一起,模式较老,盈利困难;2.0是鱼和菜分开,形成生态系统,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达到和谐共生;3.0则优化了鱼和菜的比例,提高了鱼或菜的养殖(或种植)密度;此后的版本则在智慧农业、密度等方面不断突破。

早年,赖拉汗在重庆开辟8亩试验场,进行多种鱼类高密度养殖,并在鲈鱼、黄辣丁等鱼类获得成功。迄今为止,他拥有23个相关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个,应用型专利20个。

图为10月19日,“鱼菜共生”基地里即将完工的蔬菜种植区。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今年3月,更大规模的“鱼菜共生”工程正式启动。按照预计,整个项目占地1600余亩,分多期推进,一期占地300余亩,其中75亩用于养殖鲈鱼,其余区域用于鱼苗孵化、种菜、种植牧草等,一期可实现年产鲈鱼350吨,加上牧草、菜的产值,预计年入近2000万元人民币。

“鲈鱼基本不愁销路。”赖拉汗说,仅重庆每年就有数万吨鱼类的消费订单,鲈鱼更是供不应求,需要从其他省份进货。此前,他试验场的鲈鱼已进入当地商超,获消费者好评。

“扎根”农业多年,赖拉汗非常看好大陆的乡村振兴。“政府用心程度很高,不仅给予了很多政策补贴,也实实在在地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他举例,基地的用地、用水、用人等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创业千头万绪,正是有了这些帮助,诸事才得以顺利推进。

图为10月19日,赖拉汗在“鱼菜共生”基地查看施工进展。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去年,大陆出台“农林22条措施”(即《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助力台湾农业人士在大陆发展。一年多来,赖拉汗已感受到这一政策的效力。他认为随着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台胞投身大陆乡村振兴,实现更大作为。

这些年,赖拉汗也见证了大陆乡村振兴的历程,明显感觉投身这一领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项目也越来越多。以公司员工为例,以往90%以上员工是老年人,而现在年轻员工已近40%,且在不断增加,最近还招收了西南大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项目方面,他的“鱼菜共生”也是跟多个乡村振兴项目竞争后,才获准入场。

图为10月19日,“鱼菜共生”基地即将投入使用的鱼类养殖区。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大陆的各种新兴事物也在为乡村振兴赋能。入驻伊始,赖拉汗就将基地的坐标写入各大地图软件,便民且起到广告效果;教员工在管护鱼苗时使用各类APP,录入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养殖;未来还将启动直播带货、研学等,进一步扩大销路、扩展经营。

“大陆的乡村振兴指日可待,我们大有可为。”赖拉汗说,自己已决心扎根于此,还娶了一位重庆姑娘,婚姻事业同步推进。他希望更多有志的台湾青年来大陆走走看看,若有兴趣,发挥自己的智与力,投身乡村振兴,共享发展红利。(完)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