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中国振兴东北:减少行政干预 力推市场融资
外媒称,中国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号召,13年后,东北三省经济排名仍处在全国垫底位置,而“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坊间说法亦凸显东北面临的现实窘境。
据路透社11月17日报道,基于此,中国最新推出包括财政金融以及国企改革等全方位的振兴东北举措,并在政策扶持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以助推东北重新崛起。
中国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在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对东北的形势看法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增速偏低,仍在筑底,困难较大,分化加大,亮点不少。“1-10月份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1-9月份的数字大家都看到了,在经济增长方面,辽宁只有-2.2%;吉林不错,有6.9%,跑赢了全国;黑龙江是6.0%,全国平均水平是6.7%,在全国四大板块里确实是垫底的,增速也偏低。”周建平称。他认为,东北经济现在仍在缓慢筑底,再出现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很小。吉林、黑龙江和去年比都在回升,另外一些积极因素也在增多。辽宁随着现在逐步调整到位,明年会有个很好的发展势头。
振兴东北再出发
报道称,为应对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国务院最新发布意见,表示将在2016年底前出台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加快推进东北三省地方政府债务置换。
中国政府网16日刊登“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的意见,国务院提出在东北三省各选择10-20家地方国有企业开展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事实上,中国振兴东北的政策如雨后春笋出台了一波又一波。2003年就提出振兴东北战略,其后振兴东北的文件屡见不鲜。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8月份,发改委出台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等。
周建平就认为东北三省目前的困境与其自身原因可能更多一点。归根结底还是体制机制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缺乏好的营商环境,背后反映的不仅是地方政府执政理念的问题,更主要是人的问题。为了营造好的投资环境,最新发布的政策明确提出在东北地区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进“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
周建平也提到,虽然东北经济仍在全国垫底,但相较十年前的经济总量仍有很大增长,针对网络流转东北人口大幅净流出的唱衰东北经济的报道,他认为与事实并不符。“东北十多年人口流出100多万,并不像网上说的每年流出100多万,但人口流出的结构很让人担心,流出的主要是高端人才和技术骨干。”周建平。
减少行政干预 市场化方式融资
报道称,规划提出了用市场化的方式开展融资,包括国家设立东北产业振兴基金,对东北困难地区进行保障转移性支付,重点保障民生。同时在利用天使基金、创投基金,还有预期收益比较好的PPP模式,也都进行了规划。
针对政府监管缺位,越位和不到位,以及习惯用行政手段掌控资源配置的疑虑,周建平坦称,大家工作中都有些惯性思维,路径依赖,热衷于直接或者过细的配置资源,目前东北在经济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职能上的错位、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东北地区可能更多一点。
文件中提出将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江苏、广东、浙江三省,还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和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周建平指出,对口支持不是帮扶更不是援建,而是觉得东北与东部地区需要政府对标学习,学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多地利用经济手段、政策手段、市场手段、法律手段来管理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保证经济处在良性发展,尽可能少用行政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