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中国央行为何态度淡定?
本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贬值速度是惊人的,尤其是在6.82-6.83附近没有任何停滞。当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在11月11日突破6.8之后,一些人预计人民银行会实施干预,但人民银行并没有强烈干预汇价,而是针对美元指数顺势贬值。
11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692,连续10日下调。究竟该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快速贬值这件事呢?
首先,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一定程度反映出全球经济不乐观的信号。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市场对于6.82-6.83的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格外重视,因为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之后,作为反危机应对措施,人民银行一度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稳定在6.82-6.83附近长达21个月时间,直到2010年6月19日的二次汇改。所以当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在11月11日突破6.8之后,一些人预计人民银行会实施干预,从而不会让人民币对美元汇价轻松突破6.82-6.83,但实际情况是人民银行并没有强烈干预汇价,而是针对美元指数顺势贬值。
我为什么要说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一定程度反映出全球经济不乐观的信号呢?因为11月9日美国大选之后,在特朗普短期效应下,美元指数由97上方快速涨至100上方,相应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也快速贬值,但是在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剧烈变化背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指数却已近连续三个月稳定在94附近了。我的猜测是,就像雷曼兄弟破产之后,作为危机应对,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线天”行情,当时是盯住美元的汇价;而这一次人民银行采取同样策略,只不过人民币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了。
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的锚已经变了,这正是人民银行在去年8月11日中间价形成机制汇改和12月11日起开始公布人民币指数之后,要告诉市场的核心内容。
其次,12月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决议给人民银行的汇率操作增加了不确定性。12月13日至14日,美联储将召开年内的最后一次议息会议,参照美国经济指标和联储官员讲话,12月美联储采取加息动作还是有很大概率的,如果真的加了,那么势必对美元指数形成强力支撑,由此自然对人民币形成贬值压力。另外,在居民每年购汇5万美元的政策下,一旦人民币贬值预期突升,那么居民购汇需求也会骤增,而且明年1月份还会释放新的居民购汇额度。这两个因素也导致,当前人民银行能够干预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的实际空间是不足的,因此在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汇率稳定下,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只能顺势而为。
也就是说,即便是处于纠正贬值预期的考虑(因为客观地讲,一旦居民出现恐慌性购汇行为,人民银行手中3.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无法从容应对的),当前也不是人民银行干预汇价的最佳时机窗口期。
第三,特朗普对人民币汇率态度的潜在影响。特朗普在当选总统之后,其发言人明确表态,人民币汇率被人为地低估了,特朗普会将人民币列入操纵汇率,由此对中美贸易产生不利影响,要知道中国有五分之一的出口是对美国的。也许是处于提前应对的考虑,抓住当前美元指数强劲窗口期顺势贬值,能够为未来应对特朗普腾挪出点汇率空间来。不过这一点猜测,是不是靠谱,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四,双向波动性仍然是人民币汇率没有迈过去的坎。按照经常账差额占GDP的指标来衡量均衡汇率区间,人民币汇率早在2012年就已经进入均衡区间了,同期中国货币当局也开始宣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而且开始强调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的双向波动,以彰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以及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起的决定性作用,去年811汇改的初衷也是如此。
然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价表现则是:一方面双向波动性确实增强了,另一方面实际汇价走出的趋势却是波动中的贬值,给市场留下了“且战且退”的印象,进而让市场形成了“波动为贬值”或者“贬值为波动”的认识,客观讲到目前,人民银行并未找到很好的办法来扭转此局面,久而久之形成了对人民银行汇率举动的猜测成为预测人民币汇率唯一因素的糟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