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获“SDR印章” 汇改正值黄金期
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了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标志着人民币向“储备货币”、“可自由兑换货币”再迈一步。在“SDR篮子货币”的这一新身份下,人民币汇改之路并未就此走完,中国肩负的则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任。
SDR有助推动汇率市场化
早在人民币正式进入SDR(特别提款权)之前,就有这样的猜测——等国庆后人民币正式“入篮”,央行维稳的动力就会减小,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将重新开始释放。
而人民币汇率在国庆后真的一路下行,但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强调,这与上述猜测并无关系。“相对于CFETS一篮子货币,人民币还是保持相对稳定。7月以来,CFETS大致是在94~95之间波动,可能是央行暂时发现了一个平衡点,不想马上做出很大的变化,而始终强调的是一篮子货币的基本稳定。在这个前提下,才出现了这一轮对美元的贬值,并不是因为进入SDR后央行没有了维稳汇率的压力,才主动推动贬值。”
丁爽表示,“巧合的是,国庆期间出现了英镑的急速贬值,使得美元指数暴涨,为了保持对一篮子货币稳定,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应该说是,央行对一篮子货币的稳定看得更重,所以造成了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
相比之下,“811新汇改”则是央行的主动“纠偏”,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1000点,人民币一次性贬值2%。
不同于民间的揣测,业内主流观点认为,人民币进入SDR和汇率未来的走势并无绝对关系。唯一的关联则是——SDR篮子货币的身份将督促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
IMF前副总裁朱民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MF强调一点,既然IMF的189个成员国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SDR的一部分,那么中国在过去一年中对货币政策、利率、汇率的一系列改革必须要制度化,要经得起运营和操作的测试。”
言下之意,汇率机制要更加基于市场化。而近期人民币走贬,也是基于英镑闪崩导致美元被动走强的逻辑,交易人士普遍认为央行干预减弱。
汇改外部压力减弱
眼下,除了人民币进入SDR的契机,光就国际环境来看,人民币汇改的外部压力也大大减弱。
鲁政委表示,对于当前人民币的波动,早年一直认为人民币被低估的IMF以及箭指中国操纵汇率的美国财政部,也表示了理解,即使人民币是在下行而非上行。
他提及,今年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最新的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此次并未指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并转述了中国的承诺和声明——“基于经济基本面,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基础。支持人民币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高净储蓄率、较大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高于全球均值的GDP增速。”
对于美国而言,其半年度报告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对其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双边贸易顺差或逆差情况,来判断贸易伙伴国是否开展了不公平汇率政策。就在2015年4月,美国财政部仍认为人民币汇率被“大幅低估”。
此外,鲁政委认为,IMF近年来的态度也支持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市场化。
“2015年,虽然中国的经常项目仍然偏强,经常账户顺差/GDP超过3%,说明存在国际收支不平衡,但IMF认为人民币汇率和基本面相适应。此后,IMF也在新人民币汇改后,支持人民币继续向浮动汇率转变,并鼓励央行更多采用市场化工具。”
IMF在去年8月17日表示,中国的最新汇改措施是极具激励意义的,有助于使人民币在未来几年实现自由浮动。更重要的是,在人民币于汇改期间贬值近3%之后,IMF仍维持了其在今年5月时“人民币不再被低估”的评判。
此外,鲁政委认为,今年G20公报强调了防范汇率无序波动和货币竞争性贬值,“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最佳的选择就是进一步将汇率放手于市场。”
摆脱浮动担忧
既然汇改的内外环境都已经具备,唯一仍需要克服的可能是中国自身的“浮动担忧”。由于自2005年来,人民币一路升值,因此去年突如其来并持续至今的贬值趋势令国人难以适应,甚至激发了持续的国内购汇潮。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也呼吁,“没有只涨不跌的货币,汇率有涨有跌,有利于吸收来自内外部的冲击。”
管涛在新书《汇率的本质》中写道,印度最近之所以经济表现靓丽,成为新的国际投资热土,就是因为经历了2013年的资本外流、本币下跌。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汇率弹性普遍增强,也被认为大大改善了这些经济体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韧性。“作为大型开放经济体,我国应该对内平衡有限,将汇率政策作为次要政策,将其还原为政策工具,当值经济运行的结果而不是手段。”
2005年开始的上一轮汇改持续了十年,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总体走强。从2005年7月重启汇改之2015年4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35%,国际清算银行(BIS)编制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分别累计升值了42%和56%。可见,贬值的压力需要释放,这是市场化条件下的应有之义。
当前人民币存在下行压力,但主流观点一致认为,如果此时再度回到外储干预、盯住美元的模式,将会产生诸多成本,也浪费了过去下降的几千亿外汇储备。
“我们必须克服有压力时不敢动,没压力时又不想动的‘浮动担忧’,抓住当前外汇供求基本平衡、汇率水平基本合理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相关改革。”管涛称,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人民币有涨有跌就会成为经常性状态,各界不必过度解读、过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