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披露刚结束 市场迎来减持小高峰
证券时报记者孙宪超
11月7日晚,东杰智能、新宁物流双双公布了5%以上股东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而秦川机床则是对大股东减持股份进行了预披露。就在11月5日晚,国元证券、财信发展、三变科技、锦富新材、吴通控股和全筑股份等6家公司披露了股东、高管减持的公告,中葡股份则是对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进行了预披露。
34家发布减持信息
随着三季报披露的结束,减持公告纷至沓来。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从11月1日至11月7日短短的5个交易日当中,已经有3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上市公司高管进行股份减持的消息。另外,还有包括合锻智能、华鼎股份等在内的13家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计划的提示性公告或预披露公告。
从板块分布来看,遭遇减持的沪市公司只有4家,其余30家公司全部来自于深市。在遭遇减持的30家上市公司当中,深主板公司有5家,创业板公司有14家,中小板公司有11家。由此可见,像以往历次减持小高峰一样,创业板股票依然是减持的主要品种。
国泰君安资深投资顾问孙颖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上市公司披露定期报告期被看成是较为敏感的时间点,也是窗口期,在此期间减持股份很容易触及红线。为此,一些A股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人员经常会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期结束之后进行集中减持。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减持,在短期内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从长期看,接盘者最终也是要寻机获利了结,因此最终肯定会影响到二级市场的股价。
保持一份警惕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人员及高管家属进行减持的理由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解决自身的资金问题,有的是为了在外部进行并购重组,还有的声称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那些遭遇减持的公司,投资者还是应该保持一份警惕为好。”国都证券投资顾问孙祥臣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董监高人员无疑是最熟悉和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最了解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动态的一个群体,他们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的内外部情况做到先知先觉。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遭遇股东、董监高人员的大量减持,那么不排除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出现了状况,因此这尤其需要引起中小投资者的警惕。
另外,一些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在持续上涨之后已经处于高位,此时如果遭遇股东、董监高人员的减持,或许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公司的估值已经过高,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泡沫成分。
“总之,对于上市公司遭遇减持事宜不可过于大意,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公司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孙祥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