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银行发展良莠不齐 要正名更要规范

首页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粮食银行发展良莠不齐 要正名更要规范

“粮食银行”要正名更要规范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走访部分粮食主产区发现,企业代农户存粮、农户可提取商品或折现的“粮食银行”在多地涌现,缓解了农户储粮卖粮难。由于未设置准入门槛,“粮食银行”发展良莠不齐,特别是去年以来的粮食市场低迷行情下,市场、经营风险等聚集,倒逼对“粮食银行”要正名更要规范。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形势不断变化,农民储粮习惯从家家户户储粮向不在家里储粮转变,同时粮食购销企业和加工企业要提高产品竞争力,也迫切需要稳定的原粮供应渠道,这种贯穿粮食生产、流通的粮食银行可谓“生逢其时”。一方面,它破解了新粮上市时农户的储粮难,以及可能存在的卖粮难,存粮有息也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它稳定了企业原粮供应,减少收购资金。

实际上,“粮食银行”把粮食这一特殊商品与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但其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短板”,如“名不正言不顺”。据反映,“粮食银行”这一名称难以在工商部门注册,运营起来犹如“地下组织”,而发给农户与银行存折类似的“粮食银行”存折也是打“擦边球”,让农户真假难辨,也让企业有随时被关门的不安全感。

“粮食银行”是新生事物,暂时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监管难以到位,经营风险等隐患一触即爆。以皖北一粮食大县小麦为例,去年上市时的市场收购价与今年新粮上市前的价格持平,这样若坚持“存粮有息”,运营企业往往会陷入“收多少、赔多少银行利息和人工费用等”困局。

由于没有设置准入门槛,“粮食银行”运营主体鱼龙混杂,不管是不是粮食购销或加工企业都能经办。殊不知,运营兼顾银行、粮食属性的“粮食银行”需要高度专业性、市场敏感性。稍有不慎,运营主体可能会冲破道德的约束,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企业破产,部分地区已有“跑路”的先例。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妥善化解风险,为“粮食银行”正名成当务之急。只有明确准入门槛,以合适的名称准许注册,才能提高各方信任感和安全感。各地应防患于未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设置行业标准和监管办法,堵住引发风险隐患的漏洞,使“粮食银行”规范运作、健康经营。

“粮食银行”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各方支持。我们要提高各地和粮食经营主体的思想认识,加快典型“粮食银行”组织模式、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总结,推广成功模式。同时,还要促进“粮食银行”与加工企业对接,盘活存粮,加快周转,获得增值收益,规避经营风险,促进其持续稳健发展。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