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新人奖终迎新得主 95后顶级联赛生存状态仍堪忧
今年中超最佳新人“有主”了,他就是来自河南建业队的李晓明。尽管如此,95、96年龄段球员在顶级联赛生存状态仍然令人担忧。是什么造成了人员断档的尴尬?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中超联赛,年轻球员怎样“上位”?
“获得最佳新人奖的是李晓明” 。经过一年尴尬的空缺,中超新人奖在昨天终于有了新的得主,来自河南建业队同时也是国青队队长的李晓明获此殊荣。
“踢中超的第一年,就能拿到这个奖,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贾秀全贾指导,因为他我才能表现,只有表现我才能拿到这个奖。希望早点儿为国效力。”李晓明的获奖感言说的很实在,有机会上场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进而在对抗中提升竞技实力。然而,随着大批高水平外援登陆中超,留给年轻球员施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获奖的李晓明本赛季首发出场达到17场,替补出场4次,从数据上来看,他已经成为了球队中的主力。这得益于李晓明个人的位置与实力,当然还有贾秀全带队的思路。除李晓明外,另外入围该奖项的华夏幸福队高准翼、长春亚泰队何超出场达到12次,也可以被划为球队的主力替补。再往下,能够在中超获得出场机会,甚至是进入一队的95后球员,少的可怜。足球专家肖良志表示,21岁以下球员在中超,最近这几年,确实是非常的弱势,“一线队竞技压力非常大,无论是外教还是本土教练员更多的是服务于本队的目标,再加上外援的水平越来越高在场上是‘3+1’还有一个替补外援占据了替补的名额。年轻的球员越来越少,另外也体现在年轻球员培养上面的确实是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从客观上分析,95、96年龄段由于是非奥运一代本身就属于有中国特色的夹生层。回顾这年涌现出的球星,可以轻易发现这样的规律,95、96年龄球员相对弱势,97年龄段则有几个尖子冒头。再往前看,89年龄段、93年龄段甚至再之前的85年龄段都是人才涌现的高峰。四年一个周期,以全运会、奥运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客观的造成了如今的窘境。甚至在过去直接导致了困扰中国足球多年的球员年龄造假问题。肖良志建议应该以运动规律而非政绩为出发点,均匀给予每个年龄段球员同等的资源来进行培养。
肖良志表示,按照足球规律本身,如果不是简单的制定一个奥运战略或者是全运战略,每四年一届,他中间的这几个年龄段的断层,直接导致了职业联赛当中相对滑坡比较的大的一个现象。如果每个年龄段都设置队伍都有自己的联赛,年轻球员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种青黄不接的情况。当然现在中国足协已经开始做了,现在每个年龄段都会单设一个联赛,都是单年龄段这一样的话就有利于青少年的培养。
足球是一个需要“养成”的行业,目前进入青年的球员成长于中国足球最黑暗疲软的年代,选材面本来就有限。而如今正在逐渐搭建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要真正收获则需要长久的坚持和耕耘。目前外界也有声音,应该制定规则保证年轻球员在中超联赛中的上场时间。其实,早在01年,时任中国足协掌门人的阎世铎就曾经出台政策要求每场比赛必须有两名U21球员上场,但最终这个方案被足球界认为是无视职业俱乐部运营规律无疾而终。如今回顾,这样的做法虽然稍显激进,但出发点毕竟是多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肖良志建议,尽管不应该做出场人数的硬性规定,仍可以在梯队建设上为年轻球员铺设更好的上升通道:“欧洲有的国家联赛要求,每个俱乐部如果报名有25个本土球员,至少有4位本俱乐部梯队培养的出来的,这样的才能行程一个更好的规律性的规范性的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