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回升并不意味经济企稳 流动性拐点短期难现

首页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通胀回升并不意味经济企稳 流动性拐点短期难现

通胀回升并不意味经济企稳流动性拐点短期难现

证券时报记者方海平

近来关于“流动性拐点”的讨论频繁出现。最初是在G20杭州峰会之后,G20公报提出各国达成一致,共同发力财政政策,市场就此认为全球流动性将迎来拐点,这种认识随后被证伪。最近这一讨论声浪再起,中国市场也出现“货币政策收紧”的声音。

在目前全球央行已经持续了多年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流动性拐点”意味着央行上调利率、缩减资产负债表。引发这一轮关于“流动性拐点”讨论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全球主要市场通胀苗头再现且通胀预期不断上升;二是美、日、英等主要央行均有关于可能收紧货币政策的相关表态,而本周又是全球四大央行召开利率决策会议的“超级周”。

支撑央行做出收紧货币政策决定的动力在于经济企稳回升、资产泡沫严重、控制金融风险需求紧迫。但事实上,目前的局面是经济低迷需求不振与金融风险并存。经济基本面决定了各国央行的政策方向,反过来,从央行的动态也可以看出各国的经济情况,美联储“一波三折”的加息历程就是当前经济复苏状况的一个表征。

全球市场的通货膨胀率近期确实在不断攀高。9月份,很多国家的CPI数据都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PPI的跌幅也在逐渐收窄,甚至转负为正。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市场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美元强势周期,通胀的回升与非美货币的持续贬值态势不无关系。

此外,这一轮的通货膨胀走高还与大宗商品比如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有关。而对于这一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市场多数观点认为,不是由于全球投资需求的回升,而是在持续多时的下跌之后,库存量减少所造成的供给缺口所致。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市场主要是基于高层对“抑制资产泡沫,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这一表述的强调而产生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但事实上,货币政策的这一“微调”早已在进行之中,从央行今年来的操作中可以看出,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态度事实上是边际收紧的,年初开始以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代替全面宽松的措施,今年下半年又相继在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拉长逆回购周期,试图通过提高短期资金成本以抑制杠杆扩张。但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态度仍是毋庸置疑的,每逢市场出现流动性过紧的局面,就加码投放资金。

全球经济仍在艰难复苏,欧洲、日本等市场甚至仍未摆脱通缩的阴影,中国还处于转型升级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今年已连续多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经济疲软意味着有效需求长期不足,投资回报率偏低,均衡利率难以回升。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央行是没有动力上调利率的。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