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储蓄养老金政策萌动 基金业期盼尽快起步
随着基本养老金入市步伐的渐行渐近,作为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的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如何从零起步也进入了决策者的视野,业内对相关政策的预期正在升温。
在经济增速承压、人口结构向老龄化迈进的大背景下,中国养老金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虽然建立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已经赢得越来越多共识,但如何设计并构建符合中国现状的“第三支柱”仍亟待各方智慧。
税收优惠迟迟难以出台都被认为是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无法落地的重要原因。美国富达投资高级研究顾问郑任远认为,税收优惠在美国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中国缴纳所得税的人口占比远远小于美国,因此该项政策在中国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仍然需要评估,与税收优惠一样,私人养老金体系设计也很重要。
向积累制养老金转型
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三支柱是指自愿性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它采取完全积累制,由个人自愿缴费,国家给予税收优惠。在资金上体现为先积累后使用,即年轻时逐步积累资金,市场化投资运营以保值增值,退休后使用资金。
从1998年中国正式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第二支柱积累型的企业年金发展严重滞后,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金近20年来尚未起步。
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当前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金制度在应对银发浪潮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建立更加完善和更大规模的积累制养老金制度已经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从年初开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已经密切关注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四月曾在北京召集多家基金公司召开“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实践”的研讨会,国外一些有私人养老金管理经验的基金公司也向基金业协会建言献策。
郑任远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积累制养老金对于个人养老保障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虽然养老金有一、二、三支柱之分,但三者并不需要依次建立,第三支柱可以独立于第二支柱建立。
美国的养老金资产将近GDP的150%,个人退休账户计划是养老金资产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为自己存储的养老金严重不足,个人养老金在家庭财富的比重也是微不足道。
富达国际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少杰表示,根据联合国预测,至2050年时,中国从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比率将从9下降至2.5。而且,中国日益庞大的老龄人口也将为老年人养老保障事业和现有的基本养老金增添负担。中国亟需发展养老金体系的“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以此帮助缓解当前对于第一支柱即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和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的压力。
制度设计尤为重要
为了使积累型制度充分发挥其优势,该制度必须经过精心策划,否则缴费率过低、资产配置限制过多、退休年龄过早或者未能实现账户余额年金化都会影响该模式的充足性。
在郑任远看来,除了税收优惠,适当的体系设计对于发展养老金体系也是非常关键的,它会帮助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不仅可以保障基金的收益率,也有助于提高第三支柱的参与率。
在郑任远的带领之下,富达投资于1996年成立第一支目标日期基金(Target-DateFunds,‘TDF’),这是一项根据投资者的退休“目标日期”而建立的养老投资工具。
投资者仅仅需要知道他们的预期退休年龄,然后来选择一项合适的基金。当接近目标日期时,基金经理会重新平衡投资组合,令其变得较保守。目标日期基金的风险反映了投资者在个人退休日期前所能承担风险的能力。
郑任远介绍说,他在90年代初期设计目标日期基金时,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使投资过程简单化,另一方面是防止短期情绪支配投资决策。
在目标日期基金成立之前,美国在摸索养老金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曾困难重重,例如,在个人退休账户计划和401(K)储蓄计划建立之初,政府提供了很多不同的基金选择,眼花缭乱的选择致使实际参与率偏低。经过多年投资者教育后,许多养老金储户仍然会被短期情绪所影响,也就是说,在高点买入并在低点卖出、完全不进行投资或不能适当地配置资产,这导致基金的收益率难以保障。
郑任远说,必须通过体系优化而非教育来解决投资行为的问题。2006年,美国政府启动适当的体系建设后,美国的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取得了显着的发展。
“适当的体系建设”首要一条是,美国政府从2006年开始采用目标日期基金作为默认选择,不仅令401(K)储蓄计划的参与率从80年代的50%上升至目前70%的水平,个人存款的整体资产配置也日趋平衡。更重要的是,在提供自动注册功能的计划中,参与率已超过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