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国经济增速企稳论据不足 面临三大风险
原标题:李稻葵:中国经济增速企稳论据不足
原标题:《李稻葵:中国经济增速止跌苗头初显》
编者按:
10月29日,第二十九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为“2016寻求突围”。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主持本次论坛并在演讲中表示,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经济增速为6.7%,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止跌回稳或小幅回升或持续向好的迹象,但由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的经济企稳难以为继,言经济回暖仍为时尚早。
演讲全文如下:
我想跟大家报告一下,我们这个季度的宏观经济的报告。我们对头三个季度统计数字的掌握,在这个节点上大家对中国经济的走势,似乎有这么一个分歧、争论,稍微占主流的观点好像在讲,中国经济已经企稳,这一轮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多进展,增速企稳。我们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我们核心的观点认为增速可能已经保持在6.7%的水平上,如果说经济企稳,我们的结构调整到了一个节点,最困难的时期度过了,这个结论言之过早。所以我们的题目是增速止跌。
三个因素证明经济增速企稳论据不足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相对比较乐观的,大家倾向于认为经济已经企稳了,结构调整过了拐点的这些观点,主要他们是有什么论据,主要有三个。这三个论据我们仔细看来不见得经得起推敲,第一个论据他们认为增速已经稳定在6.7,明年或者是后年这个增速可能就基本上稳住,甚至于还有回升。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恐怕言之过早,为什么这么讲?仔细分析这一轮三个季度增速的止跌,一个重要的贡献点是房地产。房地产经过我们的计算大概贡献了0.54%GDP值总增长的增速。如果没有房地产的话,那么今天我们的增长的速度,恐怕就不是6.7,而是6.2、6.3,我们主观感觉可能会大不一样。
为什么说房地产这次的回暖并不可持续。刚刚晓强主任已经讲到了,因为在这一轮的房地产恢复的过程中,我们出现了地区上、格局上极其不平衡,若干个城市大概有20个房地产涨的非常快。快速的价格上升带来了社会的忧虑,带来对房地产市场重新泡沫化的忧虑。在十一长周末的前后,这20多个城市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限购政策。那么这一轮的限购政策对房地产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经过我们的测算大概一半50%未来的房地产销量,都会受到这一轮限购政策,重新出台的影响。
再根据历史的经验,一般来讲我们房地产3年一个周期,1年上涨,2年调整,恐怕未来一到两年房地产行业会出现调整,因此我们认为靠房地产继续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这个动力和机制难以重复,难以为计。这是第一个我们认为第一轮经济增速企稳的一个论据不足的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这一轮大家认为经济增长速度稳定的一个论据也靠不住。他们认为我们的工业品出厂指数54个月连续下跌,今年9月份转正了。今年9月跟去年9月相比是正的,过去连续54个月都是负的。工业品出厂指数转正,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过于乐观。我们分析为什么能够转正呢?主要原因还是上游行业,它的产品价格上升,比如说铁矿石。铁矿石现在此时此刻跟一年多前相比,上升了50%~60%,跟这个相关的钢铁的价格也在回升。我们认为这个因素恐怕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个国际因素。因为铁矿石的主要供给商来自于国外,他们在过去一两年这个周期内采取了他们自己去产能,减少供给这种决策,这种调整,带来了整个国际商大宗产品商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另外跟这个相关的是什么呢?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今年1到9月份出现了2%~3%的正增长,很多人讲这件事情也说明我们的工业企业,包括整个制造业它的拐点已经走过了。我们认为恐怕也是偏于乐观。因为我们再仔细分析,工业企业的利润上升来自于上游,来自于钢铁行业。其中钢铁行业最近几个月的利润上升的非常快,因为钢的价格出现了上升,为什么钢的价格出现了上升?这个事情跟房地产的恢复,基础设施的投资加速是密切相关的。
讲到第三个论据,我们认为还不能说经济企稳了,不能说拐点已经过了。因为你仔细分析,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间,它的增长今年是8%多一点,主要是来自于基础设施建设。从去年15%上升到今年1到9月份的20%,于是形成的一个反差是制造业的投资,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仅仅只有13.1%,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据,比我们整体宏观经济数据还要低。一般来讲投资的增速是略比我们GDP增速稍微快一点,制造业的增速是明显低于GDP增速。而且跟它密切相关的就是民间自发的投资,主要在制造业。一到9月份增速只有2.5%,比整个制造业的增速还要低,因此这个也引起了我们的担忧。
我们认为这一轮的增速止跌稳定在6.7,靠两个事情。一个是房地产的泡沫性的恢复,泡沫的恢复。包括20多个城市价格和销量的迅速上涨,带来了0.54%GDP的增长。第二个是基础设施投资,20%年增速,这是在多年,过去五六年的历史数据非常罕见。更具体的讲有3件事引起我们的担忧,需要改革需要调整需要政策进一步的落实,才能应对中国经济目前三大风险。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第一大风险刚才我已经谈到了,就是我们固定资产投资。我们民间自发制造业投资,这两个是高度相关的,这个增速现在还没有恢复。这个增速应该恢复到6%~7%,我们才能够说经济增速企稳了。因为制造业应该是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一般占到三分之一左右。中国制造业还是应该有增长的空间,我们有大量的居民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安空调,很多居民需要买第一辆汽车,买了需要更新到第二辆的。我们的内需还是有的,只不过各种各样的机制问题,现在增长速度没有恢复。所以这是第一个让我们担忧的地方。
第二个担忧的是什么?就是出口。刚刚我们谈到今年1~9月份,中国经济增长出口是负的7.5%,进口也在负8%萎缩,这是延续过去两三年持续负增加一个延续的割据。这个怎么看?我们又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贸易伙伴他们的经济在萎缩呢,是不是美国经济不好,东南亚的经济不好,欧盟的经济不好,他们对中国产品需求萎缩呢,不完全。这些国家都是正增长,1.8%的正增加,美国是。有证据表示,东南亚国家,欧盟是1%的正增加。你仔细看东南亚,美国的,我们主要两个出口的对象国和对象地区,他们一边是正增长,一边是进口的萎缩。美国整体的进口,美国来自于全世界的进口是7%的负增加,这个原因是什么。
我们仔细分析,第一不能归咎于汇率因素,汇率因素不可能一两年带来巨幅的出口的变动。我们看来有一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么一个格局,就是对方国家是正增加,同时他们的增长是负增长,那就是结构问题。似乎是我们正在提出这么一个假设,正在仔细求证,美国经济包括东南亚经济出现了一个变化,尤其是美国经济。那是什么呢?他们的高科技产业继续保持领先,全球没有那个国家和地区对他们提出挑战。同时由于能源价格的下降,由于他们劳动力成本相对的下降,所以他们的产业在往下移,他们以前交给我们中国,交给日本、韩国生产的一些产品自己做,自己生产了。所以他们整个产业链在往下延伸,反过来我们的中国经济,我们的产业链往上延伸,这两头没有够得着。他们的低端产业比我们的高端产业发达一点,但是两端的产业往中间走,导致中美,我们的贸易比较优势在缩小,贸易的空间在缩小。这是一个完全被数据所证实的一个猜想,这个猜想足够的令人担忧,我们应该共同关注,共同分析如果这个猜想是成立的话,我们恐怕应该调整心态。
未来若干年中国经济很难靠对发达国家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来拉动我们的增长速度,来稳定我们的宏观经济。
第三个我们担忧的是什么呢?最近出现了一个比较怪的现象,一方面中国经济仍然是保持着贸易顺差。我们的贸易顺差,我们估计是今年年底整个全年仍然占GDP2.8%左右。在全球范围之内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一个数字,没有超过3%,3%是国际的警戒线,是正的。尽管如此一方面我们是外贸顺差,另外一方面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包括国内的汇率市场上,贬值的压力非常之大,我们研究了各个同行的报告,我们也看了各个投行的报告,有的投资机构中国经济会出现17%~20%这样贬值的压力。坦率的讲我们不知道他们测算的根据是什么,因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从来没有一个理论说,你一方面有贸易顺差,另一方面还有贬值的压力。
仔细分析为什么有贬值的压力,我们货币存量在全球范围是创了奇迹的,我们的货币存量是现金加存款,换算成美元相当于20万亿美元,美国的存量11万亿,日元14、15万亿,欧元区也是这个数字。我们是远远超过对方的,所以当我们中国经济的企业和百姓中有大量随时可以变现,随时可以变成外汇的现金存量和存款存量的时候,这个时候投资者的情绪,百姓的情绪很容易逆转,很容易认为人民币被高估了,都有动力被转换成外币,一旦这种外企形成的话,它的压力是排山倒海的,它的动力是非常难以抵挡的。因为我们毕竟央行中有3万亿多一点点外汇储备,对应的是21万亿的货币存量,所以这是一个压力。如果一旦管理不善,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形成的话,这将对中国经济的金融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产生直接巨大的冲击。
采取务实措施加快落实投资、外贸、汇率改革
所以怎么办?三件事,一个是投资的前景,一个是外贸,一个是我们的汇率。该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必须加快改革、以及应对,采取务实的措施。
制造业和民间投资持续低迷这个事情,必须从根子上解决,根子在什么地方?在我们过去30多年依赖和引以为豪的,地方官员与民间投资者密切合作,地方政府帮助企业开疆拓土。这个机制停顿了,为什么停顿,我们的改革没有到位。我的报告,我个人的观点,应该深化改革,应该形成一支有力量、有政治力量,以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以百姓的幸福为政治目标和理想的一支官员队伍。有理想,必须有激励,理想和激励必须同时存在,激励指的是表现好的真正有业绩的领导干部官员,真正得到提拔。同时相关的物质条件,物质待遇也必须要跟上,要能够和社会的相应精英群体相匹配。没有激励是难以为继的,在这个方面要克服系列的压力。世界上成功的经济体都必须有一个强有力执行力的,支持经济发展的官员队伍。
同时光有力量和激励也不够,必须要监督,这个监督不光是体制内监督,还要靠舆论、司法体制、民众,所以是要有理想,要被激励同时还要有监督,三件事到位才能真正让我们的经济部门和地方官员真正的重新关心经济发展,重新和民间企业家密切合作,建立起新兴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这是应对第一件事情,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进出口持续下降,必须想方设法保持国内大市场的建设,国内跨省的贸易应对国际贸易的萎缩。比如说江苏省和临近的安徽省,两个省之间他们人均GDP相差1倍,江苏省是全国最高的省份,安徽省是倒数第六。这两个省的人均新供给侧差距,超过了美国与拉丁美国的差距,为什么这两个省的投资不能兴旺发达,必须积极扩大国内贸易。
关于第三事情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必须务实各项政策,精准管理资本,真正有理由出国投资、并购理由的,坚决放行。其他的处于资产多元化,应对规避汇率损失的这种投资的资金流动,可能要坚决管住。我的个人观点是,要保持汇率的稳定,每年的贬值的速度,不应该,也不会超过5%。一旦超过5%贬值的形成,它会自我循环,会导致一个资金外流的一个趋势。所以精心管理资本流动,精心管理汇率贬值的预期,检查一到两年,目前汇率贬值的压力就会逆转。
更重要的是可能应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什么,经营结构必须调整,必须产生一大批固定收益的资产。具体来说高质量的债券,大企业债、国债,用它来去置换我们居高不下的广义货币的债权。债券作为固定金融产品,一定比货币稳定,一旦形成宏观经济的波动,一旦出现资金出走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有债券,债券投资者一定心态稳定,资金走的时候形成相反的对冲机制,货币存量没有这个机制。
美国跟中国的金融结构比,美国整体宏观金融业的比例与GDP的比例差不多,整个宏观250~300,我们主要金融资产是货币,对方金融资产是固定收益的资产,所以这一点必须从现在开始要坚持不懈,可能花5~10年的时间,把我们的货币存量调整下来。只有货币存量调整下来,让我们的固定收益,让我们的债券存量升上去,宏观金融才能稳定,人民币才能变成国际货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本货币的真正开放,以上是我们的基本观点。
总结说来我们认为目前不能下一个结论,中国经济结构企稳,尽管增长速度是止跌了,还有大量的改革需要落实,还有大量的政策需要调整,还有一些务实的应对措施需要不断的研究、落地。总的说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是有的,短期的困难也不少,我们希望经济尽快走出当前的雾霾,能够实现突破,谢谢各位。(李稻葵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