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一年三开会议谈经济 财政货币政策均提“合理”

首页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政治局一年三开会议谈经济 财政货币政策均提“合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开会议,2013年以来首次分析了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对于第四季度如何在政策上综合施策,指明了方向。

专家认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后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凸显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的重视。

根据以往惯例,中央政治局一般还将在12月份左右召开一次会议来分析全年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分析研究未来一年的经济工作。加上今年4月、7月召开的两次会议,中央政治局今年极可能首次在一年内的每个季度都召开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体现了党中央正继续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这一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同时,对于第四季度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施策方向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财政政策方面,除第二次提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外,更强调了“有效”、“合理”。并要求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货币政策方面除在保持流动性充裕也用了“合理”外,还首次强调要“抑制资产泡沫”;此外,还要求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任务,抓紧完成年度重点改革任务。

财政解“困”

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这一次的会议则提出,经济走势继续分化,地区、产业、企业之间增长情况差异较大,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

由于经济挑战不同,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出的“药方”也不同,这也体现在财政政策侧重点上。

在上半年稳增长压力下,7月份政治局会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稳增长意图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均为6.9%,平稳增长特点明显,不少数据显示经济止降趋稳特征明显。

不过,经济走势继续分化,地区、产业等之间增长差异大的情况下,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

胡怡建表示,两次政治局会议均保持积极财政政策表述,但此次政治局会议更强调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支出也强调“合理”,这和地区间等经济增长分化相对应,因此要求积极财政政策发力要更有针对性、精准性,在总量基础上强调结构性调整。发力点正是后面的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协调发展”理念一致,要求区域间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一致。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国共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六盘山地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别山区等。

近些年中央财政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今年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660.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4%。财政部称7月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已全部拨付地方。

而今年一些财政收入困难省份也将获得支持。比如今年前三季度辽宁、山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负增长。

长期关注社保的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郑春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些养老金缺口明显的省份也需要中央支持,比如2014年黑龙江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赤字进一步扩大,宁夏、河北、吉林等地当期基本养老保险金也在减少。这些地方如果没有中央支持,未来养老金可能不够花。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央财政对地方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总额为4405.18亿元。

胡怡建认为,今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体现在减税增支,营业税改增值税前八个月减税规模达2493亿元,减税力度大。在前三季度财政收入低增长(5.9%)同时,保持较高财政支出增速(12.5%),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比较高,积极财政政策起到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的效应,而且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经济有着低的迹象。

今年后两个月,积极财政政策还将体现在减税政策进一步落实,国务院预计今年全年营改增减税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这意味着后两个月减税效应将更明显,为企业降成本,助力企业爬坡过坎。财政支出也将保持在合理范围,中央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715亿元,而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将达到44759亿元。

货币政策防“泡沫”

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除了再次明确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外,还要求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这是继7月会议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经济工作的时候再次强调“抑制资产泡沫”。不少市场人士将其解读为,货币政策正从稳增长转向抑制资产泡沫。

事实上,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已连续十多天显著上升。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货币政策重心转移是因为“资产荒”导致的金融风险堆积、房价过快上涨,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房价2015年底以来出现一轮普涨,房贷也大幅增长。央行数据显示,7、8月份的个人住房贷款占到当月新增贷款的总量的98.68%和71.20%;9月份房贷约占新增贷款总量四成,有所缓解。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要求,正从强调稳增长向强调关注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转变。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哲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论上只有金融原因导致的房价上涨才有明显的泡沫,比如此前美国的次贷危机。虽然目前局部地区的房价上涨偏离了内在估值,但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依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调控措施上,应配合采取一些渐进性、合理性的措施,比如增加土地供应、改革户籍。但措施必须要审慎,因为如果房地产价格断崖式下跌,会对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从货币政策入手抑制资产泡沫,对于保持汇率稳定也有一定帮助。

人民币对美元进入10月连续下跌。10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44元,与9月30日的6.6778相比,不到一个月时间跌去近千基点,跌幅达1.4%。

邵宇表示,如今无论是央行重启14天、28天这类长期限的逆回购,以及利率的指引,都体现出了稳健但略偏严的货币政策。

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最新的研究报告比较了最近两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除了有利于稳定房价,银行间利率可以适当提高的一个基础在于,通过8、9月份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减小,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也达到预期。

不过,首提“抑制资产泡沫”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从此有一个鲜明的“拐点”,稳健的总基调没有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样强调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且纵使经济增长的个别指标有转好迹象,但还不是很稳固。在这种情形下,货币政策猛然收紧,不利于经济运行。

“抑制资产泡沫”也并不能简单的与货币政策收紧划等号。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的资产泡沫主要是房地产价格泡沫,且也是区域性的,这需要货币政策运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抑制,但不适合全面收紧。”

“应该不会再大幅度提供流动性了。”邵宇表示,短期内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当出现流动性困境时,可能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缓释。

供给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继续较快增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城镇新增就业好于预期,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保持协调,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特别是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性增强,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取得进展,去杠杆新举措开始实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是令人鼓舞的,主要经济指标亮点很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快,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转正也是历史性的突破,投资增速平稳,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加快,民间资本投资最近两个月止跌企稳。这说明供给侧改革相关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去产能为例,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10月25日在北京透露,按照目前的工作进度,2016年中国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退出任务有望提前完成。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同时,钢铁煤炭行业出现了产品价格上涨和企业利润好转,这使一些需要淘汰的企业出现复产冲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主任科员贾珅表示,对于这一类问题如果麻痹大意,不在苗头出现时就加以严格控制,就有可能使结构性改革的阻力迅速积累形成,使改革在短期利益诱惑下出现反复。

贾珅表示,目前经济好于预期,要防止出现结构性改革反复,需要在政策层面坚定不移。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思想层面对“去产能”等改革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就是供给结构老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抓住了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因此,中央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据国内情况和国际形势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和主动选择。这一年,各地政府从雾里看花到躬行探索,因地制宜提出了很多具体方案。各部委逐步制定方案,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出台了各种文件和措施落实五大任务,像是去产能、降成本、去杠杆都有着非常详细的办法。

“很多地方政府发现,在实践当中,直接为企业降成本的回旋空间较小,除了减税可以立竿见影之外,无论是降低用工成本还是土地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都不是一句行政命令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才能实现。”滕泰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存的困难还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未来对出口的形势要密切跟踪,针对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措施。

徐洪才表示,改革关键是政策的落地,而不是单纯地出文件、造名次。目前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制约了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的相关措施也需要进一步落地。衡量改革成效的标注不是单纯地看增长率,也要考量经济发展的质量与结构,下一步应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

汪时锋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