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解读:9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回落的原因何在?
10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总体而言,工业企业利润在工业制成品价格企稳回升、去产能稳步推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不过,制约企业效益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企业补库存意愿不足、企业流动资产余额和增速仍在不断上行、去产能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升挤压中游产业的利润,等等。
9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根源在低基数效应消减
2016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4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与上月持平;9月份当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771.3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月19.5%大幅回落11.8个百分点,但仍连续8个月正增长。
9月份当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回落,根源在于上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明显。2015年8月份,在需求低迷、上游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叠加股市下行、汇兑损失等多个不利因素,工业利润大幅下挫,形成较低基数,也相应抬高了今年8月份的利润增速,9月份上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明显减弱。实际上,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仍保持较高水平,不仅高于7月份、8月份,也高于今年的月平均水平(参见下图).
工业品价格回升、成本降低等因素推动利润持续回升
从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的具体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推动工业企业收入改善。2016年1-9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1.86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7%,增速创去年2月以来新高,较前值3.6%小幅微增。从工业增加值来看,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8月份小幅下滑0.2个百分点,但增速总体上仍保持平稳。与此同时,9月份PPI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图2)。从数据上看,在工业增加值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持续改善。
另一方面,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大幅下降提高了企业利润率。2016年1-9月,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为70.3万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7%。上年同期,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1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40%,今年9月份成本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利润率明显改善(参见下图)。总体来看,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维持了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利润率也显著高于去年平均水平。
上游企业利润改善明显,中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
采矿业与制造业利润持续改善,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利润下滑幅度扩大。2016年1-9月,采矿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62.10%,降幅较上月大幅减少8.8个百分点;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增加13.5%(参见下图);电、热、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下降-3.6%,降幅较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0个减少,利润增长的行业显著多于利润下降的行业。
上游原材料开采和加工业利润改善明显。具体来说,煤炭开采业利润大幅改善,2016年1-9月累计同比增长65.1%,较前值15%大幅增加;有色金属开采业利润累计同比5.2%,较前值3.8%大幅增加;油气开采业利润增速降幅有所收窄,累计同比由上月的-145.8%收窄至144%;原材料加工业利润出现改善,2016年1-9月,黑色金属加工业累计利润同比增长272.4%,较上月增加62.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加工业累计同比增长33.2%,较上月增加2.1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累计同比增长263.8%,较上月增加21.7个百分点(参见下图).
上游行业利润改善挤压部分中游行业利润。部分与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密切相关的中游行业利润受挤压,如电力热力供应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等。最明显的是电力、热力供应业,2016年1-9月累计增速-5.7%,较8月下滑1.8个百分点(参见下图),其主要原因在于上游煤炭价格上涨、下游电价改革降成本,导致利润压缩。
汽车制造业利润延续快速上升态势。从绝对量来看,汽车、电力热力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计算机、非金属制造业贡献了40%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参见下图),在这几个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速呈快速上升态势,2016年1-9月,汽车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13%,较上月提高2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在工业企业去产能、PPI持续回升的基础上,今年工业企业利润短期无虞。但制约企业效益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一方面,企业补库存意愿不足,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连续5个月为负,与此同时,企业流动资产余额和增速仍在不断上行,这表明工业企业加大生产、扩大投资仍然较为谨慎;另一方面,去产能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升挤压中游产业的利润,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汽车、计算机、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可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利润持续改善的难度较大。未来一段时期,应在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效益,推动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