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丑闻频出,美团点评的诚信体系是如何崩溃的?
互联网公司的成功各不相同,比如阿里巴巴是靠战略布局,腾讯是靠产品运营,百度是靠技术驱动。遗憾的是,在互联网“寒冬”中,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有BAT这样的杀手锏,尤其是那些靠补贴烧钱烧出市场的公司会很难过。
寒冬到了,烧钱换市场的模式转不过来,但讲给投资人的故事还要继续,“刷单”这一早已不是新鲜事的事在这个时刻分外刺眼。曾经被媒体吹捧为互联网的第四极的美团点评,就正在经历着媒体翻脸曝光“刷单”丑闻的阵痛。
2016年10月12日,美团点评对外披露了今年十一黄金周的酒店业务数据。官方口径称,美团点评在10月1日的单日峰值入住间夜量破80万;高星酒店消费间夜量在国庆期间同比增长300%。这一数据公布后,立刻引发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
一位OTA从业人士表示,美团点评关于间夜量的统计口径与传统OTA通用的口径不一致。在传统OTA的统计口径中,一个间夜必须是正规度假和商旅房间的一天住宿,而钟点房不纳入间夜量的计算范围。但美团点评在统计时素来不愿遵循这一规则,屡遭众多业内人士质疑及诟病。
于是,美团点评在统计口径上打擦边球,人为造就高间夜量、高增速的业绩的伪像又一次被曝光了。
用百度搜索“美团酒店刷单”,就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是美团酒店业务刷单造假已有累累前科。对于2016年初的刷单被曝光,美团一方面承认了刷单事实,一方面回应 “对刷单行为零容忍”。而后在7月,美团点评的商家对平台打击刷单不满,于是我们在9月和10月就又看到了刷单丑闻。
不只酒店,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外卖行业,美团点评也不得不祭出这一招。淘宝搜索“美团 首单”,刷单现象依旧猖獗,更有淘宝店主直接把美团外卖的logo作为商品配图。
刷单,是伴随在美团点评左右阴魂不散的梦魇。
早在2014年9月,高速扩张的美团外卖就发现了内部大规模刷单的行为。在一篇名为《创业干货:美团外卖如何一个“快”字夺江山》的公关稿中,美团的一位管理层承认,当美团日订单接近100万时,他们发现里面不少订单是刷出来的。
刷单,源自融资压力。众所周知,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基本上美团点评所有的主营业务都处于激烈的行业对抗中。多面树敌的同时,绝大部分业务还都处于重度烧钱的状态,从之前的团购大战,到现在进军外卖、酒店等领域,美团点评无一不是在赔本赚吆喝。面对巨大的资金黑洞,美团点评寄望于通过数据注水的方式将交易额“做大”,达到赢取风险投资的目的。
曾有媒体报道,2015年1月到8月是美团刷单最疯狂的时期,美团基本上所有的商户都在明目张胆地刷单。而那个时间,也正是美团不断传出融资传闻的时间。
刷单,也可以用来掩盖负面。2016年,美团点评终于获得了新一轮融资,但商业模式遗留下来的各种后遗症,也使得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从8月开始,美团外卖就因黑作坊被央视、法制晚报、新浪财经等媒体接连曝光,并被爆料将通过自营转代理裁员2万人。身处风口浪尖的美团外卖,很快就在8-10月搬出了订单量创新高的事,还分了三次宣传。
新京报在《O2O烧钱催生刷单“黑洞”》一文中写道,O2O公司补贴并没有进入用户手中很多公司是知道的,刷单也在默许,因为交易数据的需要。
针对市场上的刷单现象,红岭天使创投总经理王忠平称,有些公司刚开始不盈利,需要不停地向市场拿钱,投资机构给钱的前提是要看用户量,而用户量可以靠刷单增加。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就出现公司默许和纵容刷单甚至公司自己出来刷单的现象。
旭诺资本TMT投资合伙人曹兵也认为,有些创业者为了能顺利完成下一轮融资,对于刷单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这种动机完全存在。
目前,美团点评的两大主要业务线:酒店和外卖都是“吃钱”的黑洞,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美团+点评的亏损额度甚至接近了200亿元。
想要在处于“寒冬”的资本市场上拿到钱,美团点评必须讲更好的“故事”,因此,2016年的频发的刷单丑闻不难理解。遏制刷单?美团点评才没那么傻!
然而,刷单是一种泡沫,美团点评为了讲好故事,不断地放下原则,为交易数据纵容刷单,这样弄虚作假,基本上就是重走当年拉手网的老路,不难想象,其结局也不会与拉手网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