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 你搬了几次家了 ——《北京装逼指南》观后感
一、月入三千,而不坠装逼之志。我们都曾是那个落魄少年。
刚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和几个证券公司的同行去看一个项目,结束后,大家坐一个车返回,路上聊起了房子的事情。
车上的几个人挨个自夸了下自己的房子有多大、多贵。最后都吹差不多了,大家忽然发现车上有一个人一直没有言语,于是一个眼镜哥对我说:“你住在哪里啊?”意思是给我个机会,让我也能夸下。
我诚实的说:“我租房子住”(更确切的说是合租),车上的气氛马上陷入了尴尬。
那个时间的我,所有的心思都在工作上,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做出非凡的业绩,并不觉得租房子住有何不妥。但是我很明显的感到,车上的其他人都把我当成不一样的人看了。
二、你为什么老是搬家?
初到北京,有两类人是要常打交道的,房东和搬家公司。一般人(非富二代)正式安顿下来之前,搬个十来次家是很正常的。
房东一般不会主动联系你,接到房东电话只有可能是催房租或者涨房租。北京的房租是刚性上涨的,房屋中介的经纪人会及时的把房租的行情汇报给房东。
每次涨房租的幅度都会超出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想在附近找个便宜点的房子。打听一圈,发现都涨了。最后只能在更差和更远之间做个决定。
每次搬家之前,我都会花上半天时间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才交给房东。实质上完全没有必要,内心里却是一次作别的仪式。
北京的节奏很快,一旦从一个地方搬走了,这辈子基本上不会再回去看。前一天还熟悉的周遭,第二天就成了遥远的陌生。
在北京,很多人、很多东西随时都会面临永别。
富兰克林说:搬三次家等于失一次火。北京的空间贵,保留一个东西付出的储存和转运成本往往高出物品价值数倍。那些倒腾十几次还舍不得丢弃的物件,真是寥寥无几了。
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老搬家,我假装轻松的说:“我想在安顿下来之前多住一些地方,多了解北京!”其实内心每天都在默念FUCK,再也不想跟一种叫“房东”的物种有任何交集。
郑云在《北京装逼指南》中说,“装逼只是在冷酷的世界里,给自己一些温暖。”这个温暖也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今天我能装成这个样子,明天我就能变成这个样子。
三、打了鸡血的表情就是创业者的“装逼水”。
后来,车子房子的问题解决了,但在国企的我并不安心,出来创业了。创业后才真实感受到什么叫做压力。之前没车没房的问题,并没有让我睡不好觉。创业后,失眠却变成了家常便饭。
有段时间,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又不能让团队的其他小伙伴看出来,每天在进办公室之前先去卫生间洗把脸,自己对着镜子笑一下,放松下脸部肌肉、然后才假装器宇轩昂的走进办公室跟大家打招呼。
有很多人因为压力变胖,如果有一次体重骤降的经验,就会觉得能让人变胖的压力并不叫什么。2015年底,因为融资失败,厌食、失眠,体重骤降。有人问“你怎么瘦了”,我说是锻炼和节食的功效。
很多人一想到互联网的创业者,就是打了鸡血、精力永远充沛,就跟加入了传销组织被洗脑一样。其实那个状态是给投资人看的。
四、群里猛发红包的可能是最缺钱的家伙。
前几天参加一个创业者的同学聚会,一个哥们说他虽然穷,但是每年在微信里发好几万的红包。
尤其是现金流快出问题的时候,更需要大家能注意到他、更需要有人跟他合作,就更拼命的发红包。
但是真到自己不缺钱了,才没有时间发红包呢,连抢红包的时间都没有。
对于一个身负重压的创业者来说,不装是可以释放压力的;装,其实是要求自扛住,别趴下。至少是不把负能量给别人,而那些把痛苦挂在嘴边的人多半连遭受大难的机会都没有。
在《北京装逼指南》里,郑云最重要的装逼道具是一瓶30多块钱的饮料(更准确的说是饮料瓶)。而创业者展现于人的精神状态,就如同是郑云手里的“装逼水”,不管是怎么来的,反正必须有、必须好。
著名精神病学家纳西尔加梅说:“情感上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总体上有一种幸福感的人,才称得上精神健康的人;然而平和而放松的心境,从来都不会激发出伟大的成就”。
所以,是男人,就去战斗吧!
作者简介:连杰,互联网行业创业者,笔名文直星,著有《止学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