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央企销量近半靠外采 运力垄断导致市场畸形
证券时报记者余胜良
一个以煤炭开采为主业的大央企,9月份外采煤炭竟然已接近销量一半,这就是目前中国煤炭市场的怪现象,煤炭紧缺,央企优先受益,下游中小用煤企业采购难度增加。
中煤能源近日公布的9月份生产数据显示,公司商品煤产销量为658万吨,同比下降11%,前三季度累计下降16.1%。但9月份商品煤销量为1129万吨,同比增长7.3%。由此可以推断,公司外购煤炭达581万吨,快达到自产煤量。
中国神华外采煤同样增加迅速,9月份外购煤达到1130万吨,同比增长59.2%,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了15.9%。9月份自产煤销量达到2490万吨,同比增长2.9%,前三季度同比基本持平。由于外购煤增加迅速,外购煤几乎相当于自产煤的一半。
产煤企业为何会大量对外采购,煤炭央企的答复是,每年9、10月份都是用煤旺季,下游企业补库存,需求量大增,公司还在限产,产量不够,所以从外面采购,“采购对象主要位于矿区周围铁路沿线。”
但既然每年9、10月份都是销售旺季,为何今年销量同比增加这么多?主要还是因为市场上缺煤,让电企内心发慌,造成煤炭价格上涨,越上涨越是发慌补库存。
市场缺煤,跟政府对煤炭限产有直接关系,近日政府又接连开会研究决定增加煤炭供应,但是从这两日煤炭期货价格上涨看,煤炭供应还没出现根本性改善。
煤炭本来就因政策限制而供不应求,还被运输再次扭曲一次。
由于限制货车超载,货车运输成本增加,运力受限,这时候相对廉价的铁路运力成为关键因素。中国神华自不必说,有从鄂尔多斯到出海口的铁路专用线,中煤能源是煤炭生产大户,也是运输企业照顾对象,运力紧俏时,自然成为优先照顾对象。
没有运输能力生产出来煤炭也没用,只能选择卖给有运力的企业,9月份两大煤炭央企煤炭外购量大增,跟央企掌握煤炭运输有很大关系。
产区煤炭没有销售区煤炭的价格涨幅高,如果运输顺畅,煤炭企业本来可以赚到这部分钱,但运输不畅,导致有运输能力的企业才能赚到这部分价格差。
尽管煤炭大央企从产区买煤是按照市场价格,按照坑口价,卖给其他企业也是这个价格,但这依然掩盖了一层不公平:假若没有运输瓶颈,这些煤炭企业会有更多选择。
央企外购煤炭并没有实际增加有效供给,总产能依然被政府牢牢控制,只不过变换了销售渠道,大煤企从市场上收购的煤炭越多,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煤炭就越少,大煤企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企业,小企业本来就没多少话语权,市场煤炭变少,话语权就更小了。
煤炭专家李朝林认为,中国煤炭市场是政策市、市场市和安全市的综合体,现在则是政策市为主导,挤压中小、民营煤炭企业,扶助大企业。
市场环境下各个企业都应得到公平对待,大企业本来就有贷款优势,已比中小民营企业成本低了不少,但在政策层面,应该让企业走在同一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