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支付产业应建立有效风险管理机制
新华网消息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我国支付清算产业还是一个方兴未艾、内生动力十足的新兴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他提醒支付产业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如果确需牺牲一定程度的安全,也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补偿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鼓励支付从业人员认清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推动支付产业更高水平的发展。
对于我国支付产业的发展成果和市场前景,范一飞指出尽管我国支付领域当前暴露出一些风险,但是支付产业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聚力前行的势头没有减弱。我国支付市场需求旺盛,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结构优化,政策环境有利,为支付产业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机勃勃的活力。从发展生命周期、产业价值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综合来看,支付清算还是一个方兴未艾、内生动力十足的新兴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前程远大,这是发展的基本格局和主流方向。
近些年,我国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高速发展。范一飞同时强调,安全和效率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必须统筹考虑、具体运用。“从支付服务的本质和特点看,安全应当具有一定优先性,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如果确需牺牲一定程度的安全,也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补偿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安全和效率的平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支付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参与主体、社会群体对安全和效率的需求都在不断变化。在一段时期内,安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那就需要集中力量提升安全水平,如近期我们着力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牺牲了一些便捷。”他提醒,随着安全性保障水平的提高,效率可能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那时就需要适当调整相关政策,优化提高支付的效率和便捷性。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监管的变革方向,范一飞表示要注重“四个监管”。一是注重适应性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合理把握监管力度和节奏,及时评估监管政策的适应性并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二是注重服务型监管。中国人民银行要不断改进服务,坚持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寻找监管与市场关系的“舒适区”、政策意图和市场意愿的“共鸣区”,使监管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为行业主体排忧解难。三是注重均衡性监管。既要用西医的手术刀切除病灶,也要拿中医方子强身固本,做到刚柔相济、张弛有度。不搞下不为例,也不搞不教而诛;不搞隔靴搔痒,也不搞矫枉过正,注重引导市场预期,不断提升监管灵活性和有效性。四是注重预防性监管。要把监管关口前移,科学配置监管资源,从“事后灭火”向事前预防、事中监测和管理倾斜,增强监管前瞻性和主动性。此外,将对各类市场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处罚力度,强化责任追究,提高违法成本,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范一飞强调,行业自律组织在推动行业规范、协调发展中负有重要责任,要牵头组织全行业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立行业黑白名单机制,筹建反欺诈实验室,建立和优化可疑交易模型,为行业提供风险信息和欺诈行为的模型及案例,实现行业风险联防联控。他也鼓励各市场机构发扬主人翁精神,做行业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和有关各方一道把行业的事情做好。要强化案件防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构内控治理,建立健全包括运维、风控和审计在内的“三道防线”,提升内控部门和人员的权限和独立性,形成创新与合规的内部制衡。比如,推动在身份识别、交易验证、支付标记化技术、安全算法、芯片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提高支付安全的现代化水平。总的来看,要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在安全和效率之间争取更大回旋空间,实现更高水平上安全和效率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