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宫二号”有效载荷初获一批数据
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7日奔向太空,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施交会对接。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9月15日随“天宫二号”发射入轨的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在太空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陆续进行了加电自检、在轨初始状态设置和初步功能测试,各有效载荷和在轨支持设备运行正常、性能稳定、状态良好,已获取一批科学实验数据和观测图像。
其中,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微重力环境下冷原子钟信号。“实验打开了利用冷原子技术在空间进行科学研究的大门。”空间冷原子钟主任设计师刘亮说。
再如高等植物培养实验完成了营养液加注,拟南芥和水稻种子萌发正常,长势良好。其中,拟南芥将进入抽薹开花期,水稻已经长出2—3片叶子。科学家们将通过比较空间和地面实验获得的图像,分析植物在微重力条件下的生长发育与地面的差异。
|
中国科学家还通过“天宫二号”上的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海面三维形态的星载干涉观测成像,获取了黄河流域部分河段、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的三维形态及青藏高原地区高原湖泊、湄公河流域的干涉成像。
此外,伴随卫星在轨贮存期间已完成巡检工作,待“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将根据飞行程序释放,实施飞越观测。
据悉,空间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将于2017年4月完成在轨测试,5月转入试应用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