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离一线城市还有多远
过去几年时间,杭州一直处在二线城市梯队前列,而其房价水平曾经位列全国首位,因此也常被冠以“1.5线城市”的名号。
G20峰会过后,杭州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各大景区瞬间游客爆棚。另一边,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接连出现高价地块,不少区域的房价明显上涨,调控措施出台前,各个售楼处,都充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购房者。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再一次对杭州城市级别的热烈讨论,原本就处在“一线未满,二线之上”的杭州,经过G20峰会期间的华丽亮相,在原来“1.5线”的基础上,又往前迈出了几步?
事实上,从经济指标、城市规模、交通规划等方面的数据来看,杭州目前与北上广深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以目前杭州的产业发展势头,和对人口的吸纳能力来看,杭州和一线城市的距离,正在逐渐拉近。
数据说话
杭州在向一线靠近
事实上,对于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定义,一直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常规的评判指标包括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发展与规模(建设水平、人口和面积等)、辐射力与影响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等。
目前国内公认的一线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从统计数据来看,杭州距离一线城市的确还有较大的距离。首先从GDP总量来比较,2016年上半年,四个一线城市的排名分别为上海12957亿元,北京11414亿元,广州8844亿元,深圳8609亿元,而杭州仅为5021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杭州GDP增速却遥遥领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杭州GDP同比增长10.8%,而按增速排,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的增速分别为8.6%、8.0%、6.7%、6.7%,而且自2015年二季度以来,杭州已持续5个季度运行在两位数区间。
就常住人口而言,上海和北京都为超过两千万的特大城市,而广州和深圳也都超千万,杭州到2015年末常住人口为901.8万人,这也是杭州常住人口第一次超过900万,同比增长1.4%。
虽然尚未迈过千万门槛,但近五年来,北京、上海的人口增速都在显著下降,上海甚至已经出现首个负增长。
楼市风向标
二线房价一线产品
一直以来,杭州一直被称为“全国楼市风向标”。早在2010年,杭州房价曾超越北京、上海,位列全国最高,因此当时业内对杭州有“二线城市、一线房价”的评价。
然而在接下来的五年多时间里,杭州的房价经过一番震荡,依旧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而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却呈现高歌猛进的状态。可以说,对于调控政策,杭州的反应异常敏感。
如今,杭州的房价和北上深相距甚远,也保持在二线城市的房价水平,与南京、苏州等城市基本处于同一梯队。但在杭州的楼市中,却有很多“一线产品”。
几乎所有外来的大鳄房企,初入杭州都会面临“水土不服”的状态。他们习惯了一线城市中,只要地段好,造什么都能成为豪宅,于是一开始都很难理解,为什么在杭州,单价1万多元的楼盘,外立面还要使用干挂石材;90m2的小户型,一定要做到三房两卫;精装修交付,不用进口厨卫就是“low”……
正是因为杭州人一直以来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使得外来开发商不得不入乡随俗,在产品的打造上,花费更多的力气。也几乎每一家外来开发商,都在这种近乎“超纲”的要求之下,交了不少学费。
也正是因此,杭州出现了不少经典的楼盘,不仅涵盖了外来开发商的最高等级产品系,也让本土房企在精耕细作中,打造出诸多创新的产品,在全国都能成为标杆项目。
产业带动
杭州在走创新发展道路
想要进化成真正的一线城市,当然不能仅靠房地产,产业支撑才是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中,涵盖了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科创中心,看起来已经无懈可击,而杭州却正在走一条不同的道路。
2014年,杭州提出了以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一号工程”,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如今,信息经济已成为支撑杭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杭州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2313.85亿元,占GDP比重上升到23%,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5%以上。
与此同时,杭州的创业氛围也处于国内领先,自2013年起,杭州累计创业项目的数量以年均32.4%的增长率增加,超过北京(30.2%)、上海(27.1%)、深圳(29.3%)成为近年来创业项目增长最快的城市。
产业的影响力,也体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杭州两大信息产业聚集区——未来科技城和滨江区,成为杭州房价领涨的板块,强大的人口吸纳能力让这里汇聚了大量高端人才,他们所创造出的巨大价值,也是杭州未来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对于杭州来说,转型发展的道路已经开启,在向一线城市靠近的过程中,国际化也是不可或缺的标准。显然,G20峰会已经让全世界认识了杭州,这是杭州国际化迈出的第一大步,接下来2018年的游泳短池世锦赛、2022年的亚运会等大型国际盛事,将再次把杭州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