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成大学生曾遭性骚扰或性暴力 媒体:不做沉默的铁狮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超3成大学生曾遭性骚扰或性暴力 媒体:不做沉默的铁狮

面对性骚扰, 不做“沉默的铁狮”

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中国计生协会发布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2015)》显示,在17966名受访大学生中两成以上有过性行为,超三成表示曾遭到性骚扰或性暴力。

从性别区分上来,男生略多过女生,34.8%的女性曾遭遇过性暴力或性骚扰,男性人群中这一比例为35.6%。

逾三成受访者称曾遭到性骚扰或性暴力,这是个不低的比例,也是令人倍感沉重的现实。前不久北师大学生康宸玮《沉默的铁狮——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性骚扰调查纪实报告》,谈及了60个同类案例,可佐证性骚扰确属常见。“沉默”二字,耐人寻味。被骚扰者几乎都保持了沉默,康宸玮认为,正是这种沉默或无效的不沉默,助长了骚扰者的气焰

不知中国计生协会的报告有没有言及受访者在被骚扰后的反应,是默默忍受还是愤而反抗?是忍声吞气还是公之于众?如果是前者,则让人悲哀。早在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时,“性骚扰”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如果“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或者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受害人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尽管如此,多年来性骚扰并未绝迹,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机构愈演愈烈。究其因,当事人被骚扰后往往选择忍受,由于种种无奈,不敢与对方撕破脸皮。即便怒而抗议,并采取法律手段,也未必就能讨回公道,常以败诉而告终。之所以败诉,在于举证难。由于谁主张,谁取证,而不是举证责任倒置,这就导致取证极难,维权不易。更可悲的是,如果有人维权,反而遭受围观,甚至有认为受害者自己不检点。

维权难,不止取证难。调查显示,被骚扰者维权时面临四大困境:一是立案困境,二是归责困境,三是举证困境,四是索赔困境。每一个困境都让被骚扰者无力、无奈,从而打退堂鼓。其实,以取证难为例,不独我国,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也面临这一难题,不同的是他们在这方面的立法比较健全,而被骚扰者的权利意识又比较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有统计显示,性骚扰者绝大多数有家室,其中,67%是上司,其余是熟人、朋友、长辈。这种身份的可确定性,却是被骚扰者的最大阻力。要么害怕被报复,要么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还有不想让自己曾卷入性骚扰的事实引起公众的注意,如此多的原因,导致被骚扰者常常选择息事宁人。

如何遏制高发的性骚扰现象?除了完善法制,比如在打破归责困境阶段,就可扩大责任主体的追究,用人单位应对职场性骚扰承担雇主责任,还应该落实相关法规和制度——2012年,国务院制定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指出,“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也就说用人单位必须负起责任,为女职工免于性骚扰提供保障。有学者认为,防卫空间应当具有四要素:区域性、自然监控、印象和周围环境。如果在这些方面发力,性骚扰行为势必减少。此外,还可以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对有性骚扰前科的人,应公开曝光,提醒其周边的人注意。

更重要的是,被骚扰者一定不能选择沉默,一定要注意收集证据,一定要态度坚决不让骚扰者得逞。对自己的最好保护,就是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不做沉默的铁狮,才能享受更广阔的权利呵护。

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379号-1
华网(http://www.hbsztv.com)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17051177829 QQ:51985809邮箱:519858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