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科技:“牵线”天宫有何难?
桂子飘香,皎皎星空。15日时逢中秋佳节,一架怀揣着“小梦想”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正在太空挥动灵活“双翅”。
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视频截图)
陆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测控通信设备,通过地面接力,监视着“天宫二号”的行踪并为其指明方向;海上,中国电科装备的船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时刻准备传送信号;天上,布局在地球同步轨道的中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全球组网,为“天宫二号”提供精准实时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
记者获悉,这套中继卫星系统分布在各地的“电科造”设备,可以随时掌握空间实验室动态,为后续试验提供保障。
“天宫二号”翅膀看似不大,却蕴含巨能量。“太阳电池阵将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为航天飞行器在太空翱翔源源不断的提供能源,是航天飞行器在轨稳定运行的唯一直接能量来源,因此其性能和可靠性是决定航天飞行器性能发挥、乃至生存的关键单机之一。”中国电科专家程保义说。
程保义说,研制团队打造了中国目前地面存储时间最长的太阳电池阵产品。其采用国内首创半刚性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板全新技术,三结砷化镓单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电池模块可存储数年以上,满足“天宫二号”遨游数年所需。
他说,该产品解决了超低轨道高电压太阳电池阵防静电充/放电问题、抗原子氧问题,降低太阳电池阵工作温度,还解决了太阳电池适应半刚性太阳电池板上抗高加速度、高应变载荷的技术难点。
此外,中国电科为“天宫二号”配备了一套全新可控的“大脑”——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中国电科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项目总师陈济民说,在火箭发射、交会对接和返回整个任务周期内,系统接收外来信息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将信息数据发送到显示终端,成为决策者的指挥依据。
不仅“大脑”全部采用国产化设备,北京航天指控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也用国产化设备替代了原来的进口品牌,这使得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可靠和可信。
根据计划,“天宫二号”将在太空等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完成茫茫宇宙中的“拥吻”。中国电科这个“月老”已做好牵线准备。
“要完成那茫茫宇宙中的‘高速之吻’,需要通过天地之间的遥测,高精度定轨,对准的误差不超过1毫米,这就需要测控通信网的完美配合。”中国电科测控系统总师耿虎军说。
耿虎军形容说,中国电科编织了一条密实的通信测控“风筝线”,通过这条线就可传送各自的实时位置和运行状态。
他们还定制了一套高清无码追踪计划,包括:卫星通信系统、中继卫星地面终端站系统、天地数字电视地面系统和实况数字电视系统。
特别是实况电视系统,众多高清摄像头分布在发射塔和避雷塔的塔架上,确保拍摄点火和上升阶段的关键场景。“即使天地相隔,也可清晰观测飞行的轨迹,第一时间为指挥员提供可视化的决策手段。”研制人员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