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积极开展城乡卫生环境整治 让家园更宜居
“以前咱农村的厕所,就是‘挖个土坑摆块砖、猪圈相连臭熏天’,气味难闻不说,还容易滋生病菌、传播疾病;现在换了冲水马桶,化粪池也扩建了,干净又卫生!”说起农村改厕,青岛胶州胶莱镇李家村村民李征坤很是高兴,“便盆、化粪池、施工费都是政府出钱,这事儿办到了咱农民心里!”
小厕所,大民生。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今后3年,山东将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推动农村改厕,每年改造200万户,到2018年年底,完成600多万农户改厕任务,基本实现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同时,各地结合改厕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在全国选择了100个县开展试点示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各地环境卫生搞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的舒适程度和健康水平。近年来,从城市到乡村,从垃圾处理到污水治理,从广泛开展绿化到完善基础设施,各地坚持不懈、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
——拿出“真金白银”,投入力度更大。
据住建部介绍,2014年,中央相关部门在农村水、电、路、气、房、环境以及“一事一议”等方面的投入达到2000多亿元,2015年继续保持较大规模投入,使得农村沼气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垃圾治理5年专项行动等工程得以加快推进。一些地方还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建成了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完善政策制度,顶层设计更“硬”。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2015年11月,住建部等10部门印发文件,统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和禽畜粪便、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目标;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创新体制机制,治理机制更“巧”。
“村头垃圾也有人收运!”在辽宁省盘锦市,当地政府引入了具有市场和技术优势的北京环卫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构建起覆盖全市城乡的一体化大环卫体系,实现了全市垃圾统一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让困扰当地多年的“垃圾围村”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地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神州大地的城乡面貌正展露新颜,我们的家园越来越健康、宜居、美丽。
城市变得更绿了。
2015年年底,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89万公顷,增长3.7%;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3%,提高0.0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6平方米,增加0.08平方米。
“去污”能力更强了。
到2015年年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3784万立方米,比2014年末增长5.3%;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0%,提高0.8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5%,提高0.7个百分点。
美丽乡村多起来了。
自2014年起,住建部为掌握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现状和动态,每年都组织各地对全国所有行政村的人居环境逐村实地调查,指标涵盖农房、供水、道路、垃圾、污水、照明、乱堆乱放、公共活动场所、规划、绿化等10项。2015年,全国平均得分为5.6分,较2014年提高0.3分。目前,全国有53%的村庄处于生活基础设施完善阶段,26%的村庄处于环境治理阶段,21%的村庄处于美丽乡村建设阶段,比前一年增加了2%。